锦大娘被锦源推进屋子里已经过了大半个时辰母子两个在里面说话声音却是极小,丰收蹲墙角听了半天,愣是一个字都没听到。
回想刚才的场景,却又让心存不安的丰收充满了力量,如果是锦源的话,一切都是可以依靠的吧!
在锦大娘怒不可遏的时候,是锦源挡在了她的面前,替她挡住了所有的责问。
虽然那个时候只是一时心血来潮的拉钩承诺,但锦源依旧能够完美而认真地守护着。
正在丰收坐立不安的时候,锦源出来了,他脸上挂着温柔平和的笑容:“没事了,丰儿。咱妈那边我都说通了。你过去一下吧,她叫你说两句话。”
“啊?哦,好……”丰收说实话不想去,她有点儿不知道怎么面对曾经急切期盼孙子的婆婆,也有点儿害怕会被她训斥。
锦大娘面色平和,看到丰收进来亲切地招呼她:“丰儿,你过来,我有话跟你说。”
“娘……”丰收讪笑着凑到锦大娘的身边,锦大娘让她坐下,她也不能完全放松下来,只是在炕边搭了半边,僵硬地挨着锦大娘。
“丰儿,今天我在外面对你凶了一点儿,希望你别怪我。为人父母,总是期盼儿孙满堂。”
锦大娘话说道这里,丰收听得惴惴不安,心想:难不成婆婆是在锦源面前假意应承,其实后背还是要逼迫?
锦大娘接着说:“哎,我这是年纪大了,就把自己年轻的时候的愿望给忘记了。其实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经跟你一样,当时我忙着做一份缂丝绣品,全身心扑在上面,子嗣的事情我也想往后放一放,为了这个还跟锦源他爹大吵了一架。”
丰收听锦大娘讲起故事,忙问:“那后来呢?”
锦大娘苦笑:“后来还是依了他。不过我也不后悔,因为当时怀的是锦源呐!虽然那会儿辛苦……”
“那娘的绣品做成了吗?”
“成了呀,我那绣品一经面世,那可是满城皆叹,多少绣娘都想模仿,终究是只得形似不得其神。”
丰收看着锦大娘嘴角噙着的淡淡笑意,那是属于强者才有的骨子里的自信。丰收现在十分确定,她这位婆婆当年绝对是个神人。
“看到你们现在这么有干劲,我也找回了一些年轻时候的感觉!你跟锦源决定要做的事,我这当妈的一定全力支持!要让村里的人再见识见识我的厉害!”
这一个月,丰收过得万分充实。
院里的瓜果蔬菜一茬一茬的成熟,每天产出的新鲜蔬菜一家三口那是变着花样的吃。丰收总算理解“不时不食”的道理,新鲜的时令食物,即便没有高超的烹饪技巧,也还是那么可口。
新鲜蔬菜吃了个够,土地馈赠的远比人们当时所需要的多。丰收和锦大娘就把多余的蔬菜制作成更便于长期储存的加工品。
“咱们现在采摘的蔬菜瓜果这么多,将来建一个地窖吧!再收了的蔬菜可以放在地窖里储存,冬天也有得吃。”
锦源可是记得丰收冬天的时候因为没有可口的蔬菜吃的可怜样子,他把丰收的需求当作这个家里的第一需求,立马就这样提议。
自然全家都举双手赞成,丰收专门准备了一只大罐子出来:“这个是咱们的盖房基金,等将来有了钱,把我们的小院整体都改造一遍!现在投入第一文钱!”
为了盖房,锦大娘身上的那股干劲是越来越大。本来是那些村民们跑到锦家来请教,过了几天,锦大娘就滚着她的轮椅满村的乱转,监督和知道村妇们的制作。
黄村正看锦大娘每天满村里乱跑,生怕路面不平颠簸,让锦大娘那飞驰的轮椅翻车。连夜叫了一群男丁,村里的路面平整了一番,所有坑坑洼洼的地方都被填平,所有松动的地方都被夯实。黄村正最后还不放心又自己把整个路面打扫了一遍,路上连一个鹅卵石都不准留下来。
村里人都啧啧称奇,虽说他们现在还没转到什么钱,这村里可就已经大大的变化了。
丰收偶尔有休息的时候,也还是不放弃绘画。她还是给孩子们画小人书,不过这一次不是再画修仙故事,而是将《论语》这些学堂必读书目配上了漫画,帮助孩子们更好的记忆。
周子谦帮丰收将之前那些未烧毁的小人书都整理好了归还了丰收:“我知道这是对你很重要的东西,对不住,那天我一时怯懦,让它们被烧了不少。”
丰收抚摸着那些被抱在青布里整理的整整齐齐的小人书,心中其实很是感谢周子谦,要是没有他这份小心意她的心血大概早就已经付之一炬了。
丰收正想道谢,眼珠一转,却又狡黠地笑起来:“周先生,你要是真想抱歉,不如帮我一个忙?”
周子谦忙问:“什么事?”
丰收道:“我和黄村正在土地庙收拾出了一间屋子,让村里那些没学上的孩子们每个月都抽出几天来上义学。如果周先生有空,可否来支援几节课?”
周子谦诧异:“义学?这是好事呀,不知现在教学的先生是谁?”
丰收故作神秘:“到时候你来就知道啦!”
周子谦如约而致,看到义学里的两位“先生”,他哭笑不得,但不得不佩服丰收总是有那么多想法。
带着孩子们专注地大声读书的人是陈谷和慧娘,两个人年纪不大,可是脸上那股先生的劲儿真是学了个十足十。丰收在一旁笑问周子谦:“怎么样?周先生,他们是不是学你还学得挺像的?”
周子谦一脸问号,他平时有这么装腔作势吗?
看到自己的先生到来,两个小先生都不好意思了,脸上露怯,又恢复了在周子谦面前那副乖乖学生的模样。周子谦连忙送上无声的鼓励,让他们继续。
学生们继续读书,周子谦悄悄在教师里转了转,看到孩子们用的是丰收画的小人书版的《论语》,一个个摇头晃脑念得十分认真,甚是宽慰。事后,周子谦跟丰收不无敬佩的地说:“就是陈老爷看到了,也得要说一声善哉。他们怎么会想到小人书还能有这样的大用呢?”
除了周子谦、陈谷和慧娘会来义学里教学生们读书,丰收还会鼓动锦源和黄村正也来教孩子们。锦源教孩子们习武,黄村正教孩子们珠算,丰收自己有时也会来献丑一次教一教美术。
黄村正有时候嘀咕,这些将来考科举又不考,教了有什么用?丰收就告诉他这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毕竟考科举那是百万人过独木桥,但是孩子们能多学一门手艺,将来的路就宽广一分。
有了周子谦和黄村正来义学,村民们都开始积极地送了自己孩子来上课。
上学的孩子多了,讲课的人也多了起来。很多学堂里的优秀学生们也来义学担任助教,因为他们发现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学得更精,教学相长何乐而不为呢?还有算命王、孙寡妇也都来上过一两次课,一个讲易经风水,一个讲花卉养殖,孩子们听没听得懂暂且不说,倒是丰收愉快地跟着蹭了两节课,又觉得多懂了许多。
丰收的养蜂事业也渐渐有了眉目,当初蜂桶里的蜜蜂小部队已经发展成了大家族,在桶子里结了密密匝匝的蜂巢。
为了让蜜蜂王国继续壮大,丰收又将蜜蜂分了巢。
分巢之后还剩了一些蜂蜡,丰收灵光一闪,从孙寡妇那里借了几朵开得最红的月季花来。将蜂蜡隔水熬化了,再加入鲜红的花汁,搅拌均匀,等待凝固之后,便是纯天然的蜂蜡口红。
丰收试涂了一次,显色度还是不能和后世的口红相比,然而胜在天然滋润,更是比现在市面上卖的那些朱砂和油脂混合制成的口脂要强上百倍。
眼看着郭绿罗的婚期将至,丰收托慧娘搜罗了几个精致的小瓶,做了几罐口红作为庆贺她新婚的伴手礼。
村里的夫人们在锦大娘的魔鬼监督下,如期交付了一批香囊。丰收本来担心质量会不过关,到时候要赔郭记原料的钱,等她亲眼看到锦大娘指导下做出来的香囊之后只有瞠目结舌的份。她没想到之前卖十五文一个的香草布袋换了丝绸制作,竟然能如此的美轮美奂,终究是她见识太少。
“哼,你也不看看谁做出来的。”锦大娘看不得她这个没出息的模样。
信心满满的丰收和锦源告别了母亲,带着乡亲们的殷切期盼再次上路了,有一次直奔安庆县。
才进城,就听到有些人在议论郭绿罗的婚事。
“听说了吗,郭记的老板现在快不行了,他们是要赶在人死前赶快给大小姐办了婚事呢!”
“哎,你别说,这鬼门关才是世上最公平的地方,甭管你是富是贵,该死的时候还是得死。你说郭家多有钱,请了多少名医,那名贵的药也是流水似的吃,一样是挡不住。”
“只可怜那郭家大小姐咯,恐怕到时候红事变白事咯!”
丰收和锦源听到这些人的话大惊,连忙到了郭记打听消息。
吕掌柜愁眉苦脸,按照之前郭老板的吩咐,验过丰收带来的货,付了工钱和佣金,这才说:“这样漂亮的香囊,东家看到了一准高兴。可惜现在他是人世不醒了,这病来得突然,谁也没想到会这样。哎,现在东家府上可以说是乱成一锅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