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锦源经常帮村里的妇女代买一些小东西,现如今与郭记建立了长期的生意往来,这样的带货请求就更是源源不断。
几次下来,丰收便萌生了开一个乡村小卖铺的想法。
趁着家里这次盖房有富裕的材料,丰收在义学小屋的旁边搭了一个小棚子,不过两平米的面积,全都摆上了货架。
为了方便进货,丰收和锦源还专门买了自己的驴车。
看着他们两个人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还给自己不停地找活干的夫妻俩,锦大娘指着新买来的驴笑着打趣:“你们两个可比它还能干呢!”
现在小卖铺初步起步,货品也都备好,丰收就把郑小荷偷偷叫了来,问她愿不愿意来照管小卖铺的生意。
“嫂子,你愿意来帮忙吗?”
郑小荷犹豫了,丰收说是帮忙,实际上是给她真金白银的好处的,小铺子只要收回本钱每个月额外的收入不管能卖多少,多赚出来的钱都让郑小荷自己收着。
丰收看到郑小荷犹豫,笑着说道:“嫂子你放心,若是亏钱了,我可不让你填补,都是我自负盈亏,再送你一笔辛苦费。毕竟以前村里从没人搞过这个,就弄着玩呗,若是最后搞不下去也算历练一场。”
丰收这样说,郑小荷连忙拦住了她的话,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实在是不好意思……以前你还在娘家的时候,我也没照顾到你,现在你这么帮我,我可真是不好意思占你的便宜!”
丰收笑道:“嫂子,咱们是好朋友,说什么占便宜不占便宜的话。李老二的老婆成天占你的便宜,我看着才不爽呢,正好趁此机会机会气她一气。”
小卖铺的名字和锦源商定了一番,起名为“丰源便民店”。
小小的铺面只有三面墙,还是请周子谦帮忙写了招牌,高高地挂在小铺子的顶上。
新店开张,丰收拉上锦源在村里转悠了一圈,挨家挨户地通知小卖铺开张的消息。锦源面皮薄,刚开始怎么也不好意思去,结果到了人家家里却十分上得了台面,热情地介绍自己的小卖铺如何的好。
“陈大妈,您以后托我买的红花油以后不需要省着用啦,小卖铺开张了,你啥时候腿疼需要了随时都能买!新店开张,您老光顾可给您优惠啊!”
“小张,过去我给你带的胭脂你不满意,现在小卖铺开了你去看看,以后胭脂水粉你自己挑,这次可是包你满意。”
“米宝啊,小卖铺里有糖糖吃,要不要跟锦叔去尝尝?”
上到老婆婆下到小媳妇,锦源挨个宣传了个遍,就连只知道啃手的米宝锦源都不放过,抱着米宝去感受小卖铺的神奇之处去了。
正是新店开张,再加上锦源亲切的宣传,乡亲们有不少都来凑热闹捧场。尤其是小孩子,看小卖铺的眼神简直就是在看天堂,个个对着货架上满满当当的零食和玩具眼馋得不得了。
有些零食就连大人也没见过吃过,那些大人就假装一幅被孩子们缠得受不住的模样,沉着脸掏钱说:“就买一点点啊!”等到吃食拿到手里,他自己倒先忍不住要先尝一口,惹得心急的孩子好生着急,蹦着要抢回自己的零食:“就一点点,再吃就没了!”一番周旋之后,父子俩又转回身,再买了一份这才算作罢。
不光有这些让小孩子欢喜的零食玩具,村民们日常需要购买的生活用品也都俱全,这让村民们少不了都要说一句:“真便利。”以前要等着行脚商或是去山下的大集上才能买到的东西,现在就在家门口随时都能买到了,自然让人觉得欢欣鼓舞。
也有一些比较严格的人,看到这个铺子是占了土地庙的一小块空地搭出来的,忍不住质疑:“之前义学占了空屋这是为了村里的孩子们没得说的,现在他们锦家开铺子也占公共的空地是不是不应该?”
正在挑选烟叶的老烟斗就站出来说道:“人家丰收是交了租子的,这些钱算到村社里,年底统一清算,给大家置办点儿小年货。”
大家一听还有这样的好处,无不欢心,越发对这个丰源便民店有好感了。
郑小荷本来还担心自己不会招揽客人卖不出货辜负了丰收的期望,现在看来根本不用她去招揽,她只需要收钱包装就忙得应接不暇了。
这几天收了铺子,郑小荷都要到丰收家里认认真真地点上一遍营业额,这几天收钱都收得她手软:“丰收啊,之前你说你只要固定营收,剩下多赚的都给我,这可不成!你看这几天赚了多少,你要这样都分给我,你可亏死啦!”
丰收淡定地说道:“嫂子,这是新店开业没几天,大家都有新鲜劲,以后日子长了还是靠一个细水长流。铺子虽然是我支起来的,可是我也没精力打理,以后还是要靠你来经营,铺子是什么样、赚多赚少都要靠嫂子了。既然是嫂子你全心全力去打理铺子,那盈余的钱也都是嫂子你靠本事拼出来的,我能靠嫂子的聪明才智吃上一点儿固定的营收,还算是我要谢谢嫂子你呢!”
郑小荷忽然生起一股雄心壮志:“丰收,你放心,这个丰源便民店我一定要好好的开下去!让村里的人也都知道知道,我郑小荷也是有本事的!”
看到郑小荷又打起了精神,丰收甚是欣慰,她还十分快乐地看到了她那位讨厌的二嫂吃瘪嫉妒的脸。
李大旺还要在旁边刺自己老婆一句:“你看看你,去捧人家的臭脚,现在有好处也还是没捞到,磕碜不磕碜?”有了李大旺最后这一刺,气得二嫂子那是脸色苍白,总是看起来温柔和顺的脸庞也因为气氛嫉妒扭曲得面目全非。此人总算是消停下来,老老实实会家去安胎待产了。
没了糟心的人在面前晃悠,丰收感觉生活再度顺风顺水起来。
很快,搞了大工程的锦家总算是完工了,从前村里最破最惨的锦家,现在人人路过都要张望一眼那带着新奇气息的富足小院。
从前破落的篱笆院墙已经变成了青砖墙,垒得整整齐齐墙上还画着壁画,使路过的人都免不了偏着头欣赏。最漂亮的还是那个门楼了,崭新的原木色木板门上钉着两个阔大的兽头铁环和云纹头的饰件,门额更是做得精致,垂花门罩、额坊、荷叶墩和雀替俱是雕花彩绘,赤霞村木匠的所有高超手艺都用在这一门楼之上了。
若是有幸能得主人家邀请进院子一观,那便更有趣味。
沿着青砖墙的一溜都种上了树,丰收当初幻想的各色果树花树锦源一棵不拉地搜罗了了来种下,只是现在院子才新落成,那些树都还幼小,日久年深便将会是一副蓊蔚洇润之气。
小院里有一架瓜棚做得回廊,一路走到头有茂密的瓜叶遮荫,还有诸如葫芦、丝瓜等果实垂坠下来,瞧来甚有趣味。瓜棚尽头是女主人做的立体菜园,这些菜一层层在墙上生长,也一样绿油油的很是茂盛。
为什么要在自己住的院子里种菜?用丰收的话来说,“出门就能打理,省得跑来跑去。”
顺着菜园走过去,有一扇小门,由此门进入,便是隔开的内部小院,之前和人混杂在一起生活的鸡鸭兔子之类的动物们都单独分开住在了这个别院里了——当然包括锦家新入手的豪华驴车也好好的停放在此处。
正房与厢房全都扩建了,以前只有两间房可以住人,现在不光多了一间给武宝预留的厢房、一间客房,还给丰收留了一间宽敞明亮的书房供她绘画专用。
院里种满了花草,都是孙寡妇悉心栽培送来的。
以后村里的妇女们再来找锦大娘一起刺绣,便是被包围在一片香馨之中,不免让人心情都好了许多。
丰收给武宝去信,将新屋落成的好消息分享给他,不久便得到了武宝的回信,他说他很快就会回来庆贺。
收到来信的第三天,这天丰收像以往一样,晚饭后在花园里逗饭桶玩耍,忽然听见外面熙熙攘攘,像是聚集了许多的人一样。
丰收还以为自己是听错了,耳朵最灵光的饭桶猛地跳起来,逃到锦大娘的房里去躲避了。丰收赶忙开门查看什么情况,便看到许多的乡亲挤在自己门前,簇拥着一匹高头大马拉着的华贵马车。
“哎呀,真是天仙呐!”
有的村民忍不住赞叹。
“不,这是财神奶奶!”
有的村民十分恭敬地辩驳。
人群里三层外三层的把马车围了个严严实实,丰收实在是挤不进去,也搞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是丰收可以猜得出来,这大概是郭家姊妹跟着武宝跑来了,至于她们在搞什么幺蛾子,就得等人群散开之后才能知道了。
于是丰收和锦源就坐在自己家门口的门槛上,拖着腮帮子看人来人往,终于在天色逐渐黯淡看不清人之后,才算等到机会去见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