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送走最后一桌食客的蒋天旭也凑了过来,沈悠然顺手递给他一根油条:“趁着这会儿人少,我带他们几个去集上逛逛,顺便把腌菜要用的缸和材料买了。”
蒋天旭接过油条先咬了一大口,一早上他也饿坏了。
“成,你们去吧,现在这两筐油条应该够卖一阵子的了。”
阿陶很高兴:“小满姐跟着兰姑姑在集上卖菜呢,一会儿看能不能遇见她们!”
沈悠然把盛碗勺调料的竹篮子清出来递给他,笑道:“不好说,今儿个人多,没准儿她们已经卖完回去了呢。”
阿陶摇摇头:“应该没有,他们今儿个也拉了整整一大车呢,说是趁着今天大集再多卖一些,剩下的和咱家的一样,也腌上。”
蒋天旭的十亩地租给了刘新兰、老李头和拐子张三家,分别种了萝卜、白菜以及耐寒的冬苋菜等青菜,再加上葛春生的五亩菜地,最近半个月都在边收边卖。
刘新兰带着李小满每天在镇上以及周边的村子里卖,拐子张和葛春生则搭伴儿往县城跑,因种的时候晚了,又是刚开的地,种出来的菜个头都不大,好在因最近天气越来越冷,市面上菜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少,倒也不愁卖不出去。
葛春生的五亩地各留了一亩萝卜和白菜没卖,前几天蒋天旭一起帮着收完了,留下自家冬里吃的,剩下的准备制成腌菜。萝卜还是腌成咸菜,切成丁添到豆腐脑里作配菜,白菜则按沈悠然的建议做成辣白菜,打算冬天往各个酒楼饭馆推销试试。
沈悠然打算这会儿趁着大集,东西多也更便宜,把腌咸菜和辣白菜要用到的工具和材料都买齐。
他招呼几个小的跟着往集上走。
安阳镇的集市并没有规划区域,光他们摆摊这片儿就有包子、烧饼、羊汤、汤饼等吃食,玩具、杂货、农具等物件儿,甚至还有算卦的和杂耍摊子。
高秀秀第一次赶大集,看什么都新鲜,看到一个耍坛子的手艺人把瓷坛上抛下转的,震惊的不行,眼睛瞪得滴流圆。
沈悠然在旁边嘱咐道:“你们要是有什么想买的东西就跟我说,这个月的工钱可以先支给你们。”
听到工钱两个字,高秀秀的眼睛瞪得更大了,一想到自己和哥哥一样能挣钱了,这种喜悦甚至超过了第一次逛集市的新鲜。
不过听到买东西,两人的头都摇得像拨浪鼓一样,他们都想把工钱留着拿给家里。
沈悠然也不强求,正想转过头来问问阿陶,却见他突然一脸兴奋的指着不远处一个摊子:“那儿那儿,我看到阿旺哥和兰姑姑了!”
几人顺着他指的看去,果然,一个围了几个人的摊子前,正是刘旺和刘新兰两人在摊子前招呼买菜的人。
“兰姑姑!阿旺哥!”
“阿陶!”“悠然!”
“秀秀也来了?”
他们先看到了挤在前面的阿陶,接着才看到了后面跟着的沈悠然几人,纷纷打招呼。
因这会儿买菜的人不少,刘旺手上的活儿不停:“怎么没留下人顾摊子?豆腐脑都卖完了?”
“旭哥在摊子上呢,我带他们几个逛逛,顺便买些东西,买完就回去了。”沈悠然说着往里走了两步,让开摊子前的位置,又问道:“你们这边怎么样?”
“今儿个生意好,眼瞅着要入冬了,来买菜的人多得很,我和姑姑两个人才勉强顾得过来。”刘旺笑着指了指在后面搬菜的陈宁和正收钱的李小满,“得亏有小满和宁宁帮忙,不然我俩怕是连口水都喝不上了。”
刘新兰正蹲着帮一个大娘往篮子里装菜,扭头笑道:“可不是,没准儿今天拉来的这一整车都能卖完呢!”
听到这话,那买菜的大娘往后面板车看了一眼,笑道:“你们剩这些啊,不到晌午准能卖完,我逛了两大圈,现下集上都没有几个菜摊子了。”
刘新兰笑得合不拢嘴:“诶呦那感情好,借您吉言了!您看要不趁着再挑两个萝卜带回去?您别看这萝卜个头不大,水灵得很呐,保管放到来年开春都糠不了!”
见刘新兰他们都忙着抽不出空来,沈悠然几人也不好在这里耽误他们,又聊了两句便离开了。
在几个香料、调料以及杂货摊子之间挑了半晌,几人才买齐了盐、辣椒粉、八角、桂皮、香叶等调料,最后还在卖酒的摊子上挑了一坛子酒糟。
让阿陶带着高秀秀先把买好的东西送回摊子上,沈悠然又带着郑聪到卖陶具的摊子上挑了两个一米多高的大口径陶缸。
沈悠然掂了掂重量,笑道:“大哥,我这弟弟力气小,另一个劳烦您跟着跑一趟吧,我们的吃食摊子跟这儿就隔了一排,绕过去就看到了。”
那卖陶具的一摆手,示意沈悠然在前面带路,笑道:“也不用你,你在前头带路,我拿草绳绑了用担子挑着。”
“那多谢您了!”
阿陶和高秀秀已经先一步回到了摊子上,蒋天旭见到高秀秀回来,忙招呼道:“可算回来了,秀秀,赶紧再炸一锅杂面的,这会儿杂面的卖得好,已经卖完有一会儿了。”说着已经往行灶里加了柴火,烧起火来。
“唉!”
高秀秀答应一声,赶紧放下篮子,系上粗布围裙先洗了手,接着掀开盖在油条剂子上的笼布,开始叠剂子打水线。
阿陶昨天在家里也跟着学了学抻面,这会儿有些跃跃欲试:“要不我来下几个试试?”
“成啊,”蒋天旭笑道,“昨儿个试的那几个炸出来不也挺好的。”
阿陶兴冲冲的开始洗手。
“就是这家,听说是并州那边的做法,好吃得很。”
蒋天旭听到这话,正想回头招呼客人,等看清来人却怔住了。
蒋新虎没有看到他,依然扭头跟旁边的年轻妇人说着话:“我平日在县城扛活的时候,都能听到有人议论这个豆腐脑呢,今儿个专门带你来尝尝。”
他带着王秋玲坐好,才扭头招呼道:“伙计,来两碗豆腐脑!”
阿陶和高秀秀正忙着炸油条,蒋天旭只能应了一声,蒋新虎这才看到他。
“大哥?!”
蒋天旭几下盛好两碗豆腐脑,端到两人面前,对蒋新虎点点头,算是应了他。
蒋新虎张了几次嘴,却欲言又止,最后讪笑道:“大哥在这家做活啊…呵呵,那不错,听说生意好得很…”
说着他又扯了扯王秋玲的衣角,让她喊人。
蒋天旭也只点点头应了,说了声‘慢慢吃’就扭头走开了。
自从分家后,蒋新虎还没有再见到过蒋天旭,因分家时闹了一场,前几天他成亲的时候,也按他娘的意思没有给蒋天旭这边送信儿,这会儿乍一见到,蒋新虎也有些不太自在。
王秋玲刚嫁过来没几天,只是听说了蒋新虎有个分了家的大哥,内里的事儿还不清楚。
不过她这会儿也顾不上对蒋天旭的事情感兴趣,正目不转睛的看着阿陶手里金灿灿的炸油条。
“大家都别急,一个个来啊,大娘您要几根来着?”
“两根,两根杂面的,不用包起来。”
“我要三根杂面的!”
这个时候才来集上的多是离镇上较远的一些村子,因为杂面油条便宜,跟素包子一个价格,又是少见的用油炸的吃食,因此很受欢迎,不一会儿就卖去了半筐。
高秀秀见这会儿渐渐又上来人了,也不敢停歇,赶紧又切了一块面团开始抻面。
阿陶把沥完油的油条一根根装到竹篮里,蒋天旭在一旁帮着用油纸包好。
蒋新虎看着蒋天旭面色温和的招呼客人,有些惊讶,他印象中的蒋天旭一直是沉默严肃的。
从小到大,不管是在家里的饭桌上,还是在地里干活时,蒋天旭永远不会参与他们的话题,即使问到他一般也是‘嗯’‘知道了’几句简短的答复,他甚至怀疑蒋天旭天生就是这么一副淡淡的表情。
然而这会儿看着蒋天旭熟练的招呼客人,面带笑容的给人递包好的油条,对他从小到大的认知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王秋玲体会不到他的心情,她尝了一口豆腐脑,瞬间就喜欢上了:“真好吃,怪不得能卖到县城去呢!”
蒋新虎看她喜欢,赶紧收回心神:“你喜欢就好。”
王秋玲虽然嘴上吃着豆腐脑,眼神却不时看向那油汪汪的大油条,蒋新虎心里清楚她必定是想吃的,只是不好开口要。
他左右看看,见整个摊子上只有蒋天旭带着两个半大的孩子,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
他起身走到蒋天旭旁边,笑着问道:“大哥,这吃食倒新鲜,是叫什么炸油条?”说着径直往竹筐里伸手要拿一根白面油条。
蒋天旭伸手挡住他,对阿陶使个眼色。
阿陶赶紧笑道:“哎,这位大哥,咱家油条是先付钱的,白面的五文钱一根,您来几根?”
蒋新虎讪讪的放下手,见周围还有人看着,有些恼怒,又见阿陶只是个十几岁的半大孩子,不由高声道:“哎你这小孩,怎么做买卖的?这是我亲大哥,我几根拿不得?”
蒋天旭家里的事情,分家的时候沈家众人就都清楚了,阿陶当然知道这个所谓的“亲弟弟”是个什么情况,才不吃他这一套。但碍于蒋天旭的面子,又不好当街争吵,只好当没听见他的话,接着招呼其他买油条的人。
蒋新虎见蒋天旭和阿陶都不搭理他,自己又不占理,只好自讨了个没趣,匆匆吃完豆腐脑就拉着王秋玲走了。
想着刚刚在摊子上的事,也没有心情再逛,急匆匆赶回家就跟蒋庆丰和冯春红讲了。
“你的意思是,大旭跟新村那家卖豆腐脑的一起做买卖呢?”
冯春红有些不相信,在她看来蒋天旭连个笑模样都没有,谁会买他的东西?
“真的!”
蒋新虎见她不信,忙将摊子上的事情添油加醋的又说了一遍,临了还补充道:“整个摊子生意好得很,买那油条的人一直不断,豆腐脑更不用说了,都卖到县城去了,指不定赚了多少钱呢!”
听到赚了钱,冯春红果然上心了一些,她横了一眼一直沉默不语的蒋庆丰,冷声道:“你怎么说?”
蒋庆丰嘟囔了两下才开口:“村正不是说,大旭借住在那卖豆腐脑的沈小哥家里吗,没准儿大旭只是给他家帮工呢?”
“肯定不是!”蒋新虎语气有些不耐烦的顶撞道,“整个摊子上只有大哥和两个半大孩子,那两个孩子也都听他的话,怎么可能只是帮工?”
蒋庆丰嘴角咕哝了两下不再出声。
冯春红却若有所思。
她低着头盘算了一会儿,抬头对蒋庆丰嘱咐:“这样吧,你过晌午往刘村正家里跑一趟,打听一下那沈家的情况,再问问他清不清楚大旭最近的事儿。”
“虎子,你再往镇上跑一趟,今儿个是大集,怕是要到下午才散集呢,你找个地方再好好观望观望那摊子。”
蒋新虎刚从集上回来,听到这话有些不解:“还要观望什么?”
冯春红‘啧’的一声,一巴掌拍他肩膀上:“当然是观望能挣多少钱啊!”
蒋新虎更不解了,他捂着被打的肩膀嘟囔道:“他那钱袋子就绑在身上,钱匣子我都没见着,我哪儿能知道他赚多少钱呐……”
“那么笨呐!”冯春红气得又拍他一巴掌,“又不是让你去抢钱,你管他钱匣子在哪儿呢!”
看着蒋新虎委委屈屈不敢再开口的样子,冯春红叹了口气,压下脾气:“你这会儿过去,正好能赶上吃晌午饭的时候,你仔细看看一晌午有多少人买那豆腐脑和油条就成了,只管把人数清楚就成。”
蒋新虎想了想上午见到的围在摊子旁的那一群人,刚想说那么多哪儿能数得过来,又怕说了再被打,只能不情不愿的又出门往镇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