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子美美地吃了顿凉拌猪头肉和猪肝,当然,没吃完。剩下的被陈金花加了些盐腌起来,肉骨头放在水里泡着,晚上炖汤喝。
这时候,人都有睡午觉的习惯。午觉时间不用长,半个小时就成,美美睡上一觉,下午两点多,精精神神地出门上班。
现在是夏时令,只要两点半能到岗就行,日子还是很舒坦的。
不怪大家怀念这时候的国企,此时的国企是真不卷啊。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厂子的主人,只要是正式职工,没犯大错,就连对着厂长骂,都开除不了。
家里人都去上班了,姜楠脚受伤,理所当然在家休养。她也闲不住,挪开窗台上的花盆,探头往下瞧,楼下大爷大妈们聊天可热闹得紧。
别看四楼高,大爷大妈们声音大啊,姜楠耳朵又尖,加上系统实时播报,看得那是津津有味。
“小楠啊,你家中午咋没做饭?你这受伤了,你爹不给你做点儿好的补补?”刘老太眼尖,看见四楼探出的小脑袋,尖着嗓子吼道。
“嘿嘿,中午回来晚了,这不就吃点窝头就咸菜,对付对付。我娘疼我呢,晚上炖骨头汤,给我补补。”姜楠也不瞒着,这时候人都没隐私的概念,而且都住筒子楼了,有个屁的隐私,在家打个喷嚏,隔壁都能听见,要讲隐私就是笑话。
方阿婆听到话,眼神闪了闪。
“我怎么闻着中午有炒鸡蛋的味儿?这中午有人炒鸡蛋吃了?”姜楠赶紧开口,抛出新的话题吸引注意力。
果然,裘老太撇撇嘴,视线朝方阿婆瞄过去,一副瞧不上的样儿:“有些人啊,整天哭穷,可吃的一点儿也不差。昨儿白面馒头,今儿炒鸡蛋的,也不知道这钱都是哪里来的。”
刘老太立刻附和:“就是,整天寡妇人家寡妇人家的,比俺们双职工吃的还好呢。装什么可怜。”
方阿婆苦着一张脸,声音柔柔弱弱的,一副凄楚模样,她说:“我一个老婆子,那就是吃糠咽菜也愿意的。可我家三个孩子呢,最小的两个才八岁,不得吃点儿好的补补。我家巧莲不容易啊,每月除了上班,下了班还得在家糊纸盒子,礼拜天还要去周围的山上挖野菜。”
她习惯性地开始卖惨,叭叭叭:“我家日子过得苦啊,但能咋办呢,得让孩子吃的好点儿吧。我家是蒸馒头了,但就蒸了三个,那是给孩子吃的,其他的可都是窝头。今儿这炒鸡蛋,也是省了好几天才省出来三个,炒一炒给孩子补充营养。我家南笙、南海不补不行啊,那腿大晚上抽筋,疼得整晚整晚睡不着,我家苦啊。”
方阿婆是南边过来的,身材瘦瘦小小的,年轻时就长得好,如今一卖惨,真真是一朵风中摇曳的老白花,惹得不少老爷们开口支援。
“都是邻里邻居的,小方家确实是难,老裘,老刘,你俩怎么净揪着小方不放?可不兴这样欺负人。”
“就是,大家都不容易,这是干啥呢。老程头,管管你家里的老娘们儿,不兴这么欺负邻居的。”
大家你一眼我一语的,倒是很快将这茬岔过去了。
方阿婆低头假装抹眼泪,一副感恩的样儿,颤抖着肩膀跟大家道谢:“多谢大家了。大家都是好人,我家真是幸运,能住在筒子楼里,还遇到这么好的邻居。”
“说这些干啥,刚说到哪儿了......”
姜楠饶有兴味地听着系统的实况转播,感慨方阿婆段位高啊,卖惨卖得驾轻就熟。抬头,冷不丁瞧见上午和林兵相亲的孙玲玲,冷着一张脸走过来。还是那身橙色连衣裙,头上多了个发箍,白色的,和脚上的白色塑料凉鞋倒是很搭。
她指着远处惊呼:“那不是早上的孙玲玲?她咋来了?”
众大爷大妈忙扭头去看,这一看不要紧,刘老太率先起身,冷哼一声:“她还有脸来。大兵就算年纪大点,配她也是亏了。”
“就是,她咋有脸的。”坐着择菜的曹老太附和,“可不能让她骗了大兵。大兵咋说也是咱楼里的,可不能吃这个亏。”
姜楠立刻探头往东边看,今天为了相亲,林兵特意请了一天假,下午都没去上班呢。此时还没出来,估计还在睡午觉。
楼上没动静,楼下倒是吵吵起来了。大爷大妈们一个个挡在孙玲玲身前,义愤填膺。
“小贱蹄子你来干什么?!少来祸祸我们楼里的人,大兵可是我们楼里的,你识相就赶紧滚。”
“就是,赶紧滚。怀孕了还装姑娘来相亲,要不要脸呐你。”
孙玲玲气得脸都白了,要不是她的肚子不能再拖了,她早一巴掌扇这些人脸上了。饶是没动手,她也忍不住扯着嗓子回嘴:“关你们屁事,一个个闲得蛋疼。”
“哎你怎么说话的,知不知道尊老爱幼?你家里就这么教你的?!没教养!”
孙玲玲一跺脚,叉腰骂道:“都给我让开,还尊老爱幼,你们一个个叫得比狗都凶,你们配吗?林兵呢,让他出来。今儿相亲可不能就这么算了。”
“我说姑娘啊,脑子有病尽早治,说不得影响啥呢。”半晌,方阿婆幽幽开口。
真是笑话,没听过相亲不成,还得算账的。咋的,你当是旧社会的窑姐儿,见一面都得收钱呐?!
孙玲玲呸了一口,也不管众人被气得跳脚,她扬起头,梗着脖子冲楼上喊:“林兵,你出来。我孙玲玲能跟你相亲,那是看得起你。你少窝在家里装鹌鹑,我知道你在家,你有胆子就出来,咱们说清楚。我告诉你,八十八的彩礼,三转一响,三十六条腿,一个都不能少。看在你孝顺的面子上,你那残废老爹就不用送老家了,不过家务可得他干。我够通融了吧?林兵,你给我出来,你听见没有,我条件都放宽了,你拿什么乔?”
人群都愣住了,大家属实没见识过这种事儿啊。
就,有点反应不过来。
一个怀了孕的破鞋,她怎么敢要这么多?就是城里的大姑娘,六十六的彩礼都是多的了。这时候结婚,普遍都是二三十的彩礼。
孙玲玲上下嘴皮子一碰,就敢要八十八?还三转一响,三十六条腿,她咋不上天呢?!
突然,刘老太像是被掐住了脖子的鸡,尖叫道:“你脑子被驴踢了吧?就你这样儿的破鞋,倒赔嫁妆人家还不一定要呢,你还敢要彩礼?”
“就是,这年头真是啥样人都有。这姑娘啊,心里就没点儿避暑!”
其他大妈们纷纷对着孙玲玲指指点点,孙玲玲全然不当回事,不住地冲楼上叫嚷,也是很厚脸皮的一个人了。
楼上,林兵本来还在午睡。他家在四楼,平时楼下声音轻的话,是听不到的。
可如今都吵起来了,他自然也听到了吵嚷声。不过他一时没反应过来,等听到叫骂声,他气得一骨碌爬起来,一把推开卧室的门,见自家老爹沉着脸坐在餐桌前。
他家面积小,当初能分到这里,也是因为他爸是为了救人才受伤的,油田为了感谢他爸,特意给他家分了房子。不过只有四十平,两室一厨一卫,没有客厅。
林有粮自从受伤,整日呆在楼上,心情肯定不好。如今听到楼下的叫骂声,脸色就更不好看了。见儿子气冲冲出来,他压下心底的愤懑,说出来的话仍是硬邦邦的:“我还是回村里住吧,整天呆在楼上也不是办法。我又不是瘫痪,住在乡下还能时常出去跟邻居们唠唠嗑......”
林兵抹了一把脸,不耐烦地打断:“得了吧你,根本就没想回去,在这装什么深明大义。”
林有粮气得直喘粗气:“要不是你跟个寡妇纠缠不清,你当老子愿意在楼上呆着!”
“不愿意呆就走,我可没求你留下。”
林兵硬邦邦地回嘴,转身砰一下打开门,一腔怒火冲着楼下吼道:“你愿意我还不愿意呢。咋,相亲了就得娶你啊?想啥美事儿呢!我林兵好歹也是石油工人,为啥不娶个黄花大闺女,要娶你这种破鞋?还通融,我要你通融了吗?我爹每月有补贴,用得着你,去死吧你。”
说着冲楼下狠狠吐了一口唾沫,咣当一声,甩上了门。
姜楠觉得这个瓜有些馊了,心里怪不得劲的。
孙玲玲是不对,林兵拒绝也没错,毕竟感情的事儿嘛,讲究个你情我愿。
可大家一口一个破鞋的,这话也太难听了。而且这事儿百分之八十的错,都是那个放映员造成的吧?怎么大家逮着孙玲玲骂个没完,一人都不提那个狗男人?
【因为那个狗男人没舞在你们面前啊。而且,宿主,据我扫描这么多人得出的结论,这个时代十分看重女人的贞洁,而且重男轻女,对女人并不公平的。】
姜楠看得无趣,正要搬着凳子回屋。她前世是学设计的,窝在屋里画画也觉其乐无穷。毕竟,既然来了,在哪儿都得乐呵着过不是。
“裘家媳妇儿,你在哪儿买的西瓜?供销社卖西瓜了?”
突然,楼下传来一道比刘老太还尖锐的声响。姜楠闻言二话不说,一溜烟儿跑进屋,揣上票证、零钱和布袋子,三步并做两步地蹿下楼。
那速度,都不能说是蹿,简直是飞了。
也是这一世的姜楠腿长,别人下两个台阶,她嗖一下,十个台阶下去了,奔得比楼下看热闹的大爷大妈还快。
“哎哟,你个小楠,不是脚受伤了嘛?怎么跑得比兔子还快!你可得给我们老人留点儿啊,不能买太多。”
“哎呀,刘奶奶,肯定一人只能买一个啊,您没看陶阿姨就抱了一个嘛,您快去拿票和钱吧,再晚可就没了。”
刘老太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一拍大腿,嗖嗖往家跑。她家老头子可靠不住,整天坐石凳子上纳凉。这个家啊,还是得靠她。
刘老太昂着头往家跑,姜楠可没工夫多管,撒丫子往前冲呢。
不是她不尊老爱幼,体贴老弱妇孺,是这年头,缺物资啊。
她穿越这么久,就没吃过几次西瓜。想想几十年后的她,一边挖着西瓜一边追剧,多美啊。这辈子要想再过上这样的日子,她得七老八十了吧?那时候吃了还不得窜稀?
不想了不想了,还是快点去才行。没看大家连热闹都不看了,奔着供销社就去了嘛。
那聪明的,先去排队,等着家里的另一半听到消息,来送票呢。
供销社离他们一号院不算远。听名字就知道,一号院是最早的家属院,一应后勤保障是最齐备的,姜楠没跑五分钟就到地儿了,就这,供销社外面已经是排起长龙了。
姜楠擦擦额头的汗,很自来熟地跟前面的大妈搭话:“大妈,这次来的西瓜多吗?我看这人不少,咱们能买上吗?”
大妈排队也是闲着,见姜楠搭话,很自然地回道:“叫什么大妈,我都能做你奶奶了。”
“那可看不出来,您瞧着就年轻。”
“你这小丫头就是会说话。”大妈穿着一件蓝色短袖衫,闻言笑容更真诚了,小声道,“这次来了一大卡车呢,肯定能买上。听说供销社还想着明儿才卖呢,这不被几个乘凉的大爷大妈看见,闹开了才卖的。”
说到这里,大妈将声音压得低低的,一副神秘得不得了的样子:“你们想啊,这一过夜,咱们还能买着?说不得,一晚上就被供销社那帮人分完了。这不,闹开了,供销社没办法,这才提前卖的。”
“这样啊。”蓝衫大妈前面的一个老大爷听了,恍然大悟,“一般供销社上新物资,都是早上的。我还好奇,说怎么大下午的卖西瓜,原来是这么回事。”
“可不是。”蓝衫大妈得意洋洋,“我还是听我们院儿里的林大妈说的,她当时就在现场,我们院儿的都知道。”
“你是哪个院儿的啊?”
“我是炼油厂那边过来的,我儿子可是技术员!”
“那离得可不近。不过你儿子可真有出息,技术员至少得是大专生吧。”
前面大爷大妈们聊得起劲,姜楠乐呵呵听着,将‘到哪儿都得乐呵着过’这句名言警句发挥到了极致。这可是她的人生哲理。嗯,她本人说的,名言警句。
“小楠啊,让阿婆站你前面儿呗。你看,阿婆腿脚不灵便,来得晚了些,后面人多,怕是买不上啊。阿婆家里三个孩子,都等着吃西瓜呢,阿婆也不容易。你就当尊老爱幼,让让阿婆吧。”
方阿婆期期艾艾,眼神可怜又无助,看起来楚楚可怜。虽是个俊俏的老阿婆,到底年纪大了,威力减了许多,却也仍让后面准备说话的几个小年轻闭了嘴。
没办法,年轻人面子薄啊,她们都是没工作的家属,说话分量也不重的。
倒是后面的大妈们不答应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