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一早,大殿中,满朝文武都聚在沙盘前,看着沙盘上的地势而争论不休。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噪杂声不绝于耳。
只有端坐在一旁的明征还在耐心的等待着前方传回来的消息。
“报!”
门外的探子走了进来,面向明征行礼,明征赶紧起身,走到探子面前。众人也不再争吵,而是聚集到明征身后。
明征一脸担忧的问了句,“前方什么情况?”
探子将萧瑾年兵分两路去攻下濉州的事与明征完完整整的说了一遍。还把萧瑾年将他们带去的粮草全都运去繁锦城的事也与满朝文武都说了一遍。
满朝文武闻言,大殿上直接炸开了锅。
议论声责怪声抱怨声指责声,大家交头接耳,三五成群聚在沙盘前。
而明征则被气的心绞痛,他大骂道:“陛下怎么能这么糊涂?繁锦城可是白帝国的国都,里面有许多反南复白的叛贼,陛下带五十万大军去繁锦城,不是直接进了虎狼窝吗?而且,他若是把所有带去云州的粮草都先行送去了繁锦城,那余下的三十五万大军吃什么?”
明征知道,此刻生气无用,他只能先将怒气敛去。他从身上取下一块腰牌递给探子,探子接过后,明征才不慌不忙的命令道:“你传我的命令,你现在即刻去皇仓,将所有的粮食清点后,再安排人送去前线。这速度一定要快,务必要在一个月内赶到云州,将粮食交给齐王!”
探子闻言,行了一礼后,立刻离去。
正午时分,繁锦城中,高楼林立,商铺栉比,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今日日头偏斜,暖阳洒在遍地残花的小院里。
厢房中,檀香袅袅,檐上有珠帘垂落。
萧瑾年和陈玉对坐桌前,桌上摆放着一桌美味佳肴,大鱼大肉。
萧瑾年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肉放到陈玉碗中,他笑道:“陈玉,多吃些!”
陈玉虽心有嫌弃但面上还是浅笑,“多谢陛下!”
见萧瑾年没说话,陈玉问出了心里的疑惑,“陛下,您与草民相识不过两个多月,您为何要对草民这么好?衣食住行,您永远都是捡着最好的给草民,草民说什么您就听什么,对草民百依百顺。”
萧瑾年轻叹,“因为你长的和朕认识的故人一模一样。朕喜欢他,心悦他,但朕无能,不能护好他。因此,朕对他一直有愧疚。陈玉,若上天再肯给朕一次机会,朕一定不会再让他离开朕!但可惜啊,万事没如果,一切天注定。”
萧瑾年每每说起陈浩时,心里便如同有一块大石落下,压的他难以喘息。
陈玉轻声问道:“那位故人,是个男子吗?”
萧瑾年微微点头。
陈玉冷笑一声,“所以,陛下莫不是把我当做了他的替身?”
萧瑾年满眼哀伤,“朕若说是!你会讨厌朕吗?”
陈玉眸光一冷,“会!”陈玉无情指责道:“陛下你真是荒唐,男子和男子怎么可能在一起?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萧瑾年不去理会陈玉的指责,他声音悲切的喃喃道:“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流盻发姿媚,言笑吐芬芳。携手等欢爱,宿昔同衣裳。愿为双飞鸟,比翼共翱翔。丹青着明誓,永世不相忘。”
萧瑾年说着,面上落下了两行清泪。他解释道:“在陈浩活着的时候,朕也曾牵着他的手,与他说携手等欢爱,宿昔同衣裳。愿为双飞鸟,比翼共翱翔。他说好,可朕没想到,他会先一步离朕而去。”
陈玉闻言,心头怒不可遏。
哥哥,你为什么要与萧瑾年许下愿为双飞鸟,比翼共翱翔的承诺?你真的爱上他了吗?
可你在我的榻上,不是也曾与我说过,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你不是说你最爱的人是我,你愿意和我长相厮守,一生一世吗?
为什么你又要和别人说出这些亲昵的话,为什么呢?哥哥!
陈玉想不通,而现在陈浩也死了,他就更加无从知道答案了。
他只能把这些他想不通的事转化成怨恨,这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杀死萧瑾年的想法。
“陛下,不好了,有山匪抢粮,咱们运往繁锦城的粮食大多被山匪烧了。”
一个侍卫着急忙慌的声音打断了陈玉的思绪。
萧瑾年知道粮食是活命之本,他听到粮食又是被烧又是被抢,心里瞬间火冒三丈,他厉声问道:“季黎呢?文武百官还有五十万大军呢?他们都是干什么吃的?这么多人还打不过区区的一伙毛贼吗?”
侍卫见萧瑾年发火,心中发怵,他战战兢兢禀报道:“回陛下,那伙山贼武功高强,寻常将士不是对手。况且,他们只抢粮不杀人,但抢不到时,他们就放火烧粮后,便迅速离去了。”
萧瑾年知道,此刻追责也无济于事,他沉声问道:“还剩多少粮食?”
士兵心惊胆战的应了一句,“回陛下,不到一成粮。”
萧瑾年缓了缓情绪,才命令道:“传朕的命令,在繁锦城中向百姓强行征粮。”
萧瑾年话音刚落,只听门外传来一声阻挠,“陛下不可!”
萧瑾年循声看去,只见季黎身着一袭便衣走入了屋中。
萧瑾年害怕季黎吓到了陈玉,他赶忙起身,拉着季黎走到屋外,季黎虽一脸不解,但他还是跟着萧瑾年来到屋外。
廊檐下,两人并肩而立。
季黎满脸疑惑的问了一句,“陛下,方才屋里的那位是?”
萧瑾年不想和季黎说起陈玉,也不敢告诉季黎自己对陈浩的心思,否则他们就又会说什么宦官误国之类的话。
萧瑾年随口应道:“不重要!”萧瑾年话锋一转,“舅父,你说吧!找朕什么事?”
季黎对萧瑾年行了一礼,“陛下,臣无能,没有保住粮草。还请陛下治罪!”
萧瑾年知道满朝文武只有季黎对自己忠心,所以他就算把满朝文武都处置了也不会动季黎一下。
自萧瑾年继位起,人人都把萧瑾年当小孩糊弄,大家都想把萧瑾年当傀儡,然后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只有季黎愿意帮萧瑾年摆脱满朝文武的控制,虽然,季黎也常常把萧瑾年当小孩看待,但说句大不敬的话,满朝文武,只有季黎将萧瑾年视如己出,给足了他父爱。
虽然对萧瑾年忠心的还有明征,可明征真正忠心的不是萧瑾年,而是南国。
在明征眼中,谁当皇帝都一样,只要天下太平,百姓安康,他就会做好臣子分类之事。
只是他为人公正无私,所以才看不惯朝堂上的明争暗斗,阴谋阳谋,他所希望的盛世是家国安康,国泰民安。君王爱民如子,皇室子孙,兄友弟恭。
可生于皇室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兄友弟恭,父子情深呢?
皇位权利是毒,一旦沾染上,终身戒不掉。
所以生于皇室的人不是不想有亲情,只是他们有太多无奈了。
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们无奈的娶了自己不爱的女人,所以才有了后宫佳丽三千人,皇子为了能活命,无奈之下,不得已去争,所以他们才会从懂事之后,便开始乱杀无辜,而后宫的妃子,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无奈之下,只能用尽手段,去争宠怀孕,为了能母凭子贵,他们可以不择手段,将人命当蝼蚁。
微风渐起,天边有乌云,遮住了太阳。
萧瑾年声音平和,“舅父,朕知道你尽力了!无妨!现在,舅父应好好想想,后面该怎么办?”
季黎应道:“陛下,这繁锦城不安全,但陛下初到繁锦,一路上舟车劳顿,也应当休息。所以,臣提议,陛下今日就在厢房好好休息一夜,等明日午时,陛下用过午膳后,咱们应当立即拔营,回云州。”
萧瑾年本就没有上过战场,此时粮草被烧,他也没了主意。他此刻只能听季黎的,因为他知道季黎不会害他。
萧瑾年微微点头,“好,都听舅父安排!”
季黎见萧瑾年同意,他才松了一口气,他对萧瑾年行了一礼,“陛下,那您先好好休息。臣告退了!”
萧瑾年微微颔首,季黎刚退下,身后的陈玉走到萧瑾年面前,他对萧瑾年行了一礼,“陛下!”
萧瑾年转身笑道:“陈玉你来的正好,朕有事要跟你说!”
陈玉问道:“是退兵拔营到云州一事吗?”
萧瑾年应道:“正是!”
陈玉双眸微暗,他眸中先是闪过一丝失望之色,但立马却一脸诚恳道:“陛下,您是千金之躯,理当以安全为先。但我是一介草民,命如草芥,所以草民的命没那么金贵。陛下,明日一早,你们就赶紧拔营回云州吧!至于草民,草民一人留在繁锦城即可。”陈玉说着,他对着萧瑾年双膝下跪,行了一记跪拜大礼,“陛下,陈玉一介平民,多谢陛下能垂青,还为了草民兴师动众,御驾亲征,陛下对草民的恩情,草民没齿难忘。此次来繁锦城,草民若能活着回来,定为陛下当牛做马,结草衔环报答,但若不能活着回来,那就请陛下珍重龙体,草民在天上也会保佑陛下一生安康,日日无忧!”
陈玉一字一句,情真意切,感激涕零,萧瑾年听的满心不舍,但好在,他也不愿将陈玉一人留在繁锦城,此次他下了决心,就算是绑,也要把陈玉绑回去。
萧瑾年用双手将陈玉扶起,他解释道:“陈玉,朕不会让你一人留在繁锦城的,你跟朕回去,至于打仗的事,交给齐王他们就行,可好?”
陈玉一脸坚定,他拒绝道:“不,草民好不容易能找机会亲手为父母报仇,草民又怎能轻易放弃?陛下,草民要留下来,还请陛下成全!”
萧瑾年有些无奈,但他还是耐心的哄劝道:“陈玉,听话!朕会让他们立军令状,不破濉州,势不回还。所以他们一定会攻下濉州的,咱们只需要在蜀都等着他们胜利的消息就好了。行吗?”
陈玉似是下定了决心般,声音坚韧了几分,“陛下不必再劝,留在繁锦城一事,草民心意已决!”
萧瑾年何曾这般低三下四的哄过人,他今日哄了陈玉半天,可陈玉硬是不听他的话,他突然间就失去了耐心。
萧瑾年冷了脸,“陈玉,别拿容忍当纵容!朕能忍你一时,但若你一直冥顽不灵,那朕也不介意,把你强行绑回蜀都。”
陈玉见萧瑾年龙颜大怒,他立马双膝下跪,对萧瑾年行礼,但说话时依旧倔犟不屈,不卑不亢,“陛下,草民知错!但若陛下硬要将草民绑回蜀都,那草民也不介意自尽而死。”
听到自尽而死时,萧瑾年气结,“你……”
在整个南陌就还没有人敢这么与他说话,萧瑾年气的左右踱步,最后停在原地时,他气急而笑,“陈玉啊陈玉,朕待你不好吗?朕为了你,兴师动众,御驾亲征,你说你想去报仇,朕依你了!你说你要来繁锦城,朕也同意了,但现在是非常时期,朕必须要带领军队回蜀都,这样才能保住五十万大军和那一百名文臣武将的性命,你懂吗?”
陈玉心里冷笑,狗皇帝,你贪生怕死也就罢了,何必说的这般大义凛然?
许久后,萧瑾年才消气,他似自嘲似伤心的道了句,“罢了,你又不是陈浩,怎会懂朕的这番深情?”
陈玉面上无悲无喜,他一声不吭的跪在地上,身姿挺立,腰杆笔直。
萧瑾年见陈玉一言不发,他的忍耐到了极限,他沉声命令道:“来人,把陈玉带下去好生看管,他若是跑了亦或自尽又或者伤了一丝一毫,你们就自觉点,提头来见!”
身后上来两个侍卫,对萧瑾年行了一礼后,便将陈玉强行带了下去,而还在气头上的萧瑾年便是一甩衣袖,怒气冲冲的离去。
戌时三刻,夜色如墨,月光如水,繁星闪烁。
离濉州城外百里开外的山坡上,架起了火堆,火焰被风一吹,火星子翻飞。
火堆周围,陌风、邵怀澈、阿糜和崔楷四人围坐。
自上次他们和冷月一战后,他们的兵只剩下不到一万人了。
这一万人将整个山丘围满,失了福州的将士们此刻只能以天为被,地为席,在城外过风餐露宿的生活。
但好在他们都是被训练过的正规军,曾经他们跟随胡岳出征时,这种日子他们早已过惯,如今再过,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陌风将手中的番薯放进火中后,才解释道:“此地既与濉州离得近,又能通往繁锦城。所以主子不管是从繁锦城进福州,还是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