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琮玉打天门得胜归来,一面沉浸在和妲己你侬我侬的生活之中,一面抽空处理了一下政事。比起妲己不曾关注到的另外一面,没见到的其他时间里。萧琮玉多是开朝会,在自己的静书斋里批奏折,有时间会去关怀一下因公负伤的将士们。
在国师葬礼前铡了怎么捞也捞不回来的智天一伙人之后,萧琮玉征求了一下天门当地人的意见,比较平和的收回了近些时代辰颐的遗憾。这块离得这么近的飞地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里,实实在在算了了两地人民的一个心病。辰颐近些年因为国弱被分割的耻辱瞬间烟消云散、荡然无存。
也因为这件事情,给整个辰颐提了一口气。他们终于告别了过去,硬起了脊梁。在前人的基础上,辰颐终于走向了一个光亮的未来。这百年来的耻辱终于得到了洗刷,灰暗的历史之书终于进行了翻页。辰颐在萧琮玉的手上有了一个崭新的未来。
经核实过后,萧琮玉相信了智天一伙人无疑是都是忠臣的事实。之前的一切都是无奈之举,过去的种种也是为了给辰颐的发展腾出时间。知道先帝策略的萧琮玉想起先辈们前仆后继的为国付出,便有了一种背负了使命的感觉。收复失地无疑使她名望大涨,想必之后的因战向全体国民的述职连任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不过还得看之后的具体变化了。
在包含先帝和无量的这些人中,跟古早时期自己还未被推上皇位的那场战争中丧生的将士们一样,他们无一个不是以血肉之躯构成的普通人。但他们的拳拳报国之心,和无以言表的坚定意志而热忱的爱国之志真的使她感到动容。无量他们哪怕知道自己有很大的可能会因为原本的天门群众和辰颐本土冲突中殒命当场,即便在收复之后也不能平冤昭雪。他们也义无反顾的投身到这场事业之中。
他们不可否认是英雄,是先烈。不过他们为的是什么呢?在风云诡谲的战场上斡旋是为了什么呢?为的是自己的国家不被欺凌,百姓可以平安喜乐。尽管这是下下之策。
那为什么萧琮玉,且只有萧琮玉才知道这个内幕呢?因为她现在是整个辰颐的王。她只要做得这个皇帝,她就有这番责任。能者必须多劳,除非人们不再需要她了。
萧琮玉只留了少数几个天门的弟子回去辅佐新任命的地方官去治理光复的天门一带。至于天门跟妲己的宿怨,她还得抽空跟妲己聊聊。不过也因为在这个时代中艰难生存着,所以萧琮玉也被裹挟了呢。莫名其妙在天门这一个地方新添了一个“杀妻之仇”。
怎么办呢?还得看妲己。要报仇就赶尽杀绝,报个仇就要报个痛快,报个爽。不过最好还是要厚待忠臣遗孤的。不过这自己当这君王是“不仁不义”还是“莫名其妙”的形象事小,这失节了就是事大了。这个也不能不瞒,刻意引导或者关照了反而是好心办坏事。她只得当不知道这些个事情。萧琮玉真的为这些在阴暗中摸黑前行的仁人志士们心怀敬意的。人活的时候名声臭,死后名声更臭……
于是只能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萧琮玉把能找到的天门派的长老的全尸给厚葬在了为国师建立的狐陵村后山。更名为“忘耻山”,意为“勿忘国耻,居安思危”之意。又因为自工部领命开工到竣工,总共不到半月,所以这“忘耻山”又叫“半月山”。
至于后来这狐陵村的“忘耻山”由口口相传变成了因为形状而得名的“望匙山”,还是逐渐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这就不是现在该考虑的问题了。
忘耻山在全国的唾弃下于庆功宴之前竣工。刚一建成的时候,萧琮玉以辰颐皇帝的身份满怀敬意的进行了首祭。看着略显粗糙的墓园,她只能把一些无可奈何的感情,和对先辈们的钦佩和愧恨藏在心里。她作为一个皇帝,都不能主持的公道,这是她第一次见到的。这段历史只能暂时尘封了,现在还不是公开的时候。这修狐陵村的工人,便是狐陵村最开始的主要人员了。
萧琮玉的想法有了偏向,但值得庆祝的事她有了一个前进的方向。如果可以的话她将带着先辈们的遗志继续在这个大家都热爱的国家里挥洒热血。有机会再退位吧……如果大家能接受胡舟皇后的话,那么她这皇帝必定当得顺顺利利、舒舒服服的。不过还得看公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