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书 > 移舟漕台 > 第29章 转机

第29章 转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廊外的雨绵绵不绝。

茶壶已经烧得通红,温和湿润的水汽朦朦胧胧挡在面前。

李约取下茶壶,清亮的水倾泻而出。

白玉色小盏微微晃动,茶色翻滚。

堂屋内一片静默。

黄葭靠在椅背上,看向王叔槐,他闭上了眼睛,像是在听着背后那茶水翻滚的声音。

堂屋中,一道道目光慢慢落在了李约倒茶的那只手上。

方才这一屋子人争了那么久,可真要下定论,终究还是要靠李约发话。

风冷冷地蹿进堂屋,后背的汗不住地冒出来,刘贤文皱着眉头,如坐针毡。

如今王叔槐新官上任三把火,清查清江厂上下,不知究竟要先拿谁试刀。

但不论是谁,他们刘家人在清江厂这么多年,若是坐以待毙,多半要当这首当其冲的靶子。

他今日先发制人,就是想把矛头从自家身上移开。

“咚”的一声。

茶壶扣在了桌案上。

李约走了过来。

四下静穆,仿佛能听到躁动的人心。

书办将众人眼前凉掉的茶又换了烫的来。

翻腾的白气升腾而起。

黄葭看着那水气,面无表情。

“这是秋后的新茶吧。”王叔槐抿了一口,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是。”李约走到他面前,与他相视一笑,悠悠坐上主位。

茶农一年收两回茶,秋后的茶大都便宜,部院的茶收便宜不收贵,抓小放大。

李约只说了这一句,众人便已经会意。

刘贤文看向黄葭,脸上露出一丝得意。

“此番黄船师闹出这么大的亏空,当然要将功补过。”李约笑了笑,目光却是对着王叔槐。

堂屋众人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接着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如今一边是河口杂务繁重,另一边客商的船就快到了,黄船师就好好想法子,把这笔钱补上。”

黄葭喝着茶,漠然平视前方。

李约话里的意思,是要她把刘贤文当初做过的那些事照模照样做一遍。

——从客商那里“拿”钱,替部院解决河口工费的事。

如此一来,部院拿捏着她贪墨的罪状,等到用不着的时候,就可以像踢走一条野狗一样把她踢出去,干净利落。

刘贤文看向黄葭,心中竟生出了一丝快意。

王叔槐只轻轻吹起茶水上的热气,脸上云淡风轻。

李约瞥了黄葭一眼,又看向众人,脸上带笑。

“此事限期半月之内,也请在场诸位都做个见证,若是事情办不成,那黄船师便去清江厂几位船工首手下再历练历练。”

话音一落,杯盖在茶碗上轻轻一扣。

清脆的响声听得众人心底一震,目光不由投向黄葭。

她兀自坐着,脸色阴沉。

“呼呼——”

大风吹起,雨珠散落在地。

黄葭站在廊下。

眼前一个个船工首坐上了马车,在雨幕中离开。

”黄船师。”

刘德全的声音在身后低低地响起。

黄葭转头看向过去。

游廊两步外,烟雨如织。

刘德全慢慢走过来,有些叹息道:“方才,你若不驳斥他们的话,李佥事是不会让你担这个责的。”

雨声伴着人声,像是打进了心底。

黄葭只是笑了笑,笑容中却不见释然,“一时没忍住。”

他皱起眉头,静静地凝望着她。

这位黄船师毕竟是部院废了好大一番工夫“请”来的,出于吝惜当初在福建付出的惨痛代价,部院也不愿意轻易折损了她。

他叹了一口气,声音低沉。

“李佥事只是要一个顺从部院的态度,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在言语上与他作对,否则就算王掌事来了,你的处境本也不至于如此。”

风萧萧然不已。

黄葭只看着雨,忽然开口,“你说,那位掌事是真的要留在清江浦了么?”

刘德全微微一怔,“这几天不是已经议定,何出此言?”

黄葭沉默着转过头,看着他饱经风霜的面容,目光变得有些复杂。

她顿了顿,只是笑。

“你说得对。”

晨起,小雨淅淅沥沥。

淮安江口站满了人,远处十几丈高的大船高出水面,巨大的船身缓缓笼向渡口。

“呜——”号角长鸣。

风萧萧吹过,大船终于靠岸。

码头上的人群向船边拥去,熙熙攘攘。

“都静一静!”林湘坡站在船身前面,大喝一声。

卫所士卒蜂拥上来,将码头上的人群两面隔开,让出一条道来。

烟雨蒙蒙,天昏地暗。

黄葭从那条小道上走来。

船上似乎也正有人下来。

这位薛俦派来的掌柜又高又瘦,高高的鼻梁将他的脸衬托得更为瘦削。

他是生意场上的人,见了黄葭,拱手便是一礼,“黄掌事……”

黄葭抬起手,“别这么叫了。”

他微微一怔。

“我如今已经卸任了,只称名便是。”

他顿了顿,脸上又浮出笑容,“黄姑娘,一共是三百石的……您点一点吧。”

掌柜说完,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又看向一边持械的林湘坡,脸上神情有些不自然。

黄葭只笑了笑,随他上船。

上了船,掌柜的声音仍旧压低了几分。

“我们东家让我给您带个话,若是来日有空,就去镇淮酒楼的戏班子那里坐一坐,那南曲班子是我们东家请来的,您要想听戏只管点。”

黄葭笑了笑,笑容却并不轻松,“老相公有心了。”

他低头一笑,弓着身子走在她前面开道,“这些只是我们老爷的一点微末心意。”

“我们老爷还说,什么时候得空了想请黄姑娘吃个饭。”

黄葭看了他一眼,淡淡一笑,“等哪天手头的事少了,一定去。”

晨间的冷风刮得有些生疼。

木料的仓里阴暗异常,周围几个伙计拿着烛台先进去,黄葭与掌柜前后脚进仓。

灯火恍惚,勉强看得清楚。

黄葭拍了几下木头,细细密密的灰尘扑了起来。

她看向掌柜,语气淡淡的,“这些老料在船上,平日是怎么防潮的?”

商队运送船只来来回回,必然有损耗,这损耗出入就是最方便捞油水的地方。

木料吃水变重就能够卖出比原来更高的价钱。

商人精于此道,黄葭不得不一一看过。

掌柜脸上带笑,“所有木料上头一向是盖了一层油皮纸,或者是用那石灰和桐油把舱底封好,这便不会受潮。您若是不放心,不如我现给您截了看。”

“倒不用这么麻烦,”她摆了摆手。

“我这里已经备好了三十石清江厂木料,你这里是三百石,到时候只要将木料取之一二称重,相较之下,有无出入也就一目了然。”

他微微一怔,神情有些不自然,“都听您的。”

黄葭淡淡扫过他的脸,向外头走去。

一船船木料行驶进内河,烟雨迷蒙,渡口站了黑压压的一片人,江面掀起水浪,湿漉漉的冷风拂面而来。

她目送着大船离开,脸上阴晴不定。

镇淮酒楼,雨天里是一贯的灯火通明。

黄葭与邱萍先前有约,却没想到会约在这里吃饭。

这楼里的一桌饭少说也要一钱银子,她不知道邱萍涨了多少月钱,但知道王叔槐来之前,清江厂铺的月例银子是两钱银子。

一桌饭花掉一半的月俸,这个请客的人倘若是王预诚倒无甚奇怪,可邱萍不是胡乱挥霍的人。

桌上,一盘猪头肉,一碟子青椒肉丝,一大碗饭。

烛光柔和,四面人声鼎沸。

邱萍笑了笑,“这几日我清闲起来了,你也正好清闲,能凑到一处真不容易。”

黄葭有些不解,“我原以为你要忙上一阵子了,王掌事这几日结算帐目,清江厂要清点盘查,应该忙得脚不沾地吧。”

她低头拿起小刀划开猪头肉,“事是多,却不轮到我们来做。我爹也说,王掌事喜欢亲力亲为,不让人沾手的。”

邱萍的话里带了一丝埋怨,显然也是看得明白,王叔槐这样的安排,是想把他们这些清江厂的老人排斥在外。

他们刘家人在清江厂已经待了许多年,树大根深,王叔槐一来是先从根上争夺权力,暗暗把矛头对准了他们家。

说起这些事,邱萍自顾自倒了一盏茶,脸色不大好看。

黄葭盛起了一碗肉汤,放到她面前。

朦朦胧胧的热气,夹杂着香甜的肉香。

邱萍喝了一口汤,拌着饭吃,脸色和缓了许多。

黄葭见她今日心绪不宁,也不好搭话。

四面食客的声音起起落落。

在这喧闹得听不见自己的声音的地方,邱萍忍不住想说些心里话,发发牢骚。

“我爹这个人年轻时同大伯不对付,如今老来,这两个人倒是说得上话了。”

“这几天大伯到处奔走,回去便同我爹抱怨这个那个,我爹听了便愁眉苦脸,我娘就说,要趁着这会儿赶紧收拾家当,一大家子人天天鸡飞狗跳。”

邱萍看着这一桌菜,忽然有些伤感。

“这几日虽没有活干,我还是留在清江浦那边,也是不想回去看他们的那张苦脸。”

她一口一口缓慢地喝着汤,脸色灰败。

照这个形势下去,恐怕再过一段时间,她家人都要搬离清江浦了。

黄葭盛起了两碗饭。

“你也不必想那么远,拔出萝卜带出泥,更何况是一棵种了十来年的大树,王掌事拔得急,只怕要闪了腰。”

邱萍放下了白瓷勺子,怔怔地看向她。

黄葭将小碗饭放到她面前,语气坚定。

“就是真到了那天也没什么可愁的,干这行的手艺在饭碗在,手艺够好,哪怕遇上叛军屠城也会留你一命。”

邱萍“嗯”了一声,又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楼外的雨哗啦哗啦地下个不停。

镇淮楼的大堂,食客们进进出出。

人影憧憧,灯火恍惚。

店小二一路招呼,“二位客官慢走,改日再来。”

黄葭正要走出侧门,却见邱萍停在了原地,愣愣地看着一个身影。

黄葭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

竟是老熟人沈叔谒。

他既来此,八成又是应酬。

黄葭有些疑惑地看向邱萍,“你认得他?”

邱萍目光复杂,“近来这个人常到清江浦跟王掌事谈生意,说是想让他们家的船随漕船一同过河帮清江浦运货,事实上,就是想减免过河的税款,王掌事没看出来,幸好被我爹劝住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