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将军信我?”秦良玉深思之后,问道。
“信!”周国柱斩钉截铁地道。
他对桑木关再无计可施了。
桑木关两侧峭壁宛若天梯,别说向上爬,便是看一眼都胆战心惊。
中间入关路更似千寻鸟道,守关播军在关内,只用药矢便能将他们全部拦下。
这两个月他们已经损失了不少将士。
再这么下去,大军汇合时,他也没脸去见总兵了。
现在他们能倚靠的只有秦良玉和她的白杆军。
“好。”秦良玉也郑重道,“既然周将军信我,那我保证一举夺下桑木关。”
说完,秦良玉转身面对众人,神色严肃,道:
“接下来半个月,依旧像之前一样攻打关门,但敌军放箭时,立刻撤退,三十人为一组,每半个时辰攻打一次。”
“秦夫人这是何意?”冉御龙不解地问。
他原以为秦良玉是要立马派人攀爬两边的悬崖,怎么仍是攻打关门?
马千乘却明白了,道:
“转移敌军的注意力,降低敌军的警惕心。”
这和他们之前攻打邓坎是一样的策略。
“不错。”秦良玉点头,“之前攻打关门近两个月,如今换了战术,敌方难免会更警戒,这半个月便是迷惑他们,让他们觉得我们仍会这么攻打两个月,届时我们再出其不意从两侧入关。”
“妙啊!”周国柱赞道。
“接下来这半个月,关门处就全靠周将军和冉土司了。”秦良玉道。
“秦夫人放心,我们定让他们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关门口。”周国柱道。
秦良玉点了点头,并未再多说。
之后每日,周国柱和冉御龙按照秦良玉说的方法,轮番攻打关门。
这种打一步退两步的作战方式,直接把关内人打得暴跳如雷,恨不得能出关痛痛快快地和他们好好打上一架。
可有邓坎前车之鉴,他们也不敢冒然开门。
就这么打了半个月。
周国柱带人再进攻时,关内播军甚至连箭也懒得放了。
看戏般地望着关外那几十人来来回回地进攻,又撤退,也不知他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而此时,秦良玉和马千乘带着白杆军正悄悄地来到桑木关左侧悬崖边。
白杆枪前钩嵌入石缝中,钩环相连,众人一个接一个地往上爬,笔直的峭壁在白杆军眼中却宛若平地。
秦邦屏和秦民屏带着另一队从右侧向上攀爬。
冉御龙看到两侧的人快爬到了崖顶,举刀高声道:
“所有人,全力进攻桑木关,今日不破不归!”
“冲啊!”
所有官兵、土兵或提刀,或举枪,高喊着往前冲。
关内播军一看情况不对,立马报给杨唯栋和杨珠。
两人走到关门前往下看,关前的路上挤满了人,皆举着兵器不要命般地往前冲,气势与之前完全不同。
这次应该是来真的了。
虽然不知前段时间他们佯攻是何意,但这次既要真打,他也绝对奉陪。
“放箭、投石。”杨唯栋道。
关内守军立马准备箭、石,放箭的放箭,投石的投石,所有人的注意力全在关门前。
无人注意关门两侧的峭壁上,已经有无数白杆军翻了上去。
秦良玉带人悄然潜入关内,遇上敌军,手起刀落,直往关门奔去。
关内守军数万,进关的白杆军不足一千,无以为敌,只能把关外的全部放进来。
不多时,秦良玉和马千乘便杀到了关门口。
关门大开,关外将士涌入关内时,杨唯栋才意识到上当了。
不过桑木关有数万守军,即便关门大开,他也不惧。
转而提起刀枪和白杆军拼杀。
桑木关关外虽然崎岖,但关内却极其平整。
秦良玉一声令下,白杆军立马列阵,再次挡在了所有官兵之前,甚至冉御龙率领的土军也在包围之内。
白杆军如一把利剑搬,冲进了播军之中,前排倒下,后排立即补上,阵型一直保持尖锥型,打得播军措手不及。
被冲到阵型后方的播军又落入了冉御龙率领的土军、周国柱率领的官兵之中。
丝毫不给播军反应的时间,便让他们竖着冲来,横着倒下。
一时间,血流遍地,尸首成堆。
整个桑木关都弥漫着血腥的气味。
杨唯栋和杨珠等一众领军,不知何时撤离了桑木关。
秦良玉站在高处,手握白杆枪,望着下方,神情肃穆,高声道:
“降者不杀!”
所有白杆军跟着高声喊道:
“降者不杀!”
土军和官兵也学着喊道:
“降者不杀!”
声音之大,响彻山谷。
起初只有少数命在旦夕的播军放下了兵器,慢慢得投降得越来越多。
刀枪声停止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桑木关,破了。
修整几日后,秦良玉带白杆军继续北上攻打风坎关。
周国柱和冉御龙则出发向西攻打金子坝。
金子坝却关门大开,空无一人。
周国柱怀疑其中有埋伏,便放了一把火,烧了十九个空营寨,并下令大半官兵潜在暗处,只留下少量人守卫金子坝[1]。
不多久,播军果然出现。
周国柱不慌不忙,一声令下,官兵从各处涌出,最终击退播军,攻下了金子坝。
同时,秦良玉也攻下风坎关,接连又破九杵、黑水诸关,苦竹、羊崖、铜鼓等寨,赶至金子坝[2]。
马孔英率领南川大军经过桑木关,留下平茶、邑梅官兵守卫桑木关,并亲率大军进金子坝营地。
周国柱、高折枝、秦良玉等人,皆站在营门前,等候大军。
“参见总兵。”众人见到马孔英,抱拳行礼。
“辛苦诸位了。”马孔英笑着抬手道。
这是他出征打仗这么多年,最为顺心的一次。
先锋军不仅解决了最难打的地方,更是没折损多少兵马。
这才是先锋军该有的样子。
马孔英现下只以为是周国柱和高折枝指挥得好,拉着两人一左一右,往大帐走去。
其余人跟在后面也进了大帐。
马孔英坐在上首,其余将领一一落座下方,开始汇报这几个月的战况。
周国柱如他之前所说般,把秦良玉及白杆军的功劳,如实汇报,未占功分毫。
马孔英听后大喜,当着所有人的面夸赞了秦良玉、马千乘等人,并承诺将他们的军功一一报给总督李化龙。
秦良玉面上客套,心里却不以为意。
只要白杆军能在此次大仗中留下名号,军功多少,此时她并不在意。
史书她看得最多,吃得最透,哪些话是真,哪些话是假,她分得清。
军功虽是他们白杆军挣得,但白杆军此次隶属南川军,又受马孔英统领,再往上又归总督李化龙所管。
上报到朝廷,军功真正落到他们白杆军身上的又会有多少?
白杆军能在后世史书上留下只言片语,已是他们大度了。
大会结束后,众人一一离开大帐,马孔英却独独留下了高折枝。
秦良玉出门前,转身望了高折枝一眼。
恰巧高折枝也看向她。
这次高折枝却立马扭过了头,眼中闪过一丝心虚。
秦良玉轻笑一下,心中已了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