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沈知意被册封为上京郡主的消息传开,养心殿的气氛似乎都变得更加喜庆。在这喜庆的氛围中,最高兴的莫过于其红了。她的眼睛闪烁着骄傲的光芒,脸上洋溢着无法掩饰的喜悦。
“姑娘,陛下就连封号都在为姑娘考虑。上京就是上京城嘛!”其红兴奋地说道,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激动和自豪。“用咱们大安国的中心作为姑娘的封号,可见姑娘您在陛下心中的重要性!”她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沈知意的无比敬仰和喜悦。
其红深信,沈知意的荣耀就是她的荣耀。她认为,只要沈知意能够安好,自己也会因之得到荣耀与提升。跟随这样一位优秀的主子,其红觉得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她相信,沈知意的才华和品德将会为她带来更多的荣誉和尊重,而作为沈知意的贴身侍女,她也将随之扶摇直上。
然而,沈知意心中却有些不安和落寞,眼神里泛着淡淡的忧虑。她轻轻地点了点头,试图掩饰内心的愁绪,随口应付着其红的夸奖。
沈知意的思绪飘向了远方,她一连几天都在等待着舒川的来信。她知道,这封信是由成安公夫人带出去的,走的是最快捷的官道,按理来说应该比平时快很多。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信件却迟迟未到,这让她的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她渴望的心弦在等待中不停地跳动,每个日子都仿佛漫长得无法计量。沈知意试图用理智的推测来缓解内心的焦虑,安慰自己,一定是遇到了下雨天或是路上出现了问题,才这么慢的。她告诉自己,这些自然的因素是不可抗力的,信件的延迟并不是因为其他的原因。
但每一个拂晓,每一个黄昏,她的心却如同被无形之手紧紧握住,似乎永远等待着那封信的到来。沈知意的心中充满了对舒川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她渴望从舒川那里得到一些安慰和指引,希望能够从他那里找到一些力量,来面对自己目前的困境。
这几日,与孙妙青的通信虽不频繁,却总是被对方几笔带过。而当孙姐姐提及她的好朋友陷入困惑时,沈知意不禁为之侧目。孙姐姐在信中说:她的好朋友深陷疑惑,因为她所倾心之人却钟情于她的朋友,这种错综复杂的爱恋纠葛令她不知所措。
瞬间,沈知意也仿佛被牵引进这场感情的迷宫,和其红细细琢磨才豁然开朗。原来,孙妙青的朋友所钟情之人已经心向他处,这让她的朋友无所适从,独自面对情感的迷茫和挣扎。
沈知意坐在书房的桌前,手中缓缓磨墨,动作沉稳而有节奏。屋内弥漫着淡淡的檀香,那香气仿佛与她的思绪交织在一起,在空气中跳跃舞动。
其红站在沈知意的身旁,她的声音带着些许迷茫,像是星夜中摇曳的孤灯,寻找着指引。“姑娘,这信该怎么回啊?”她问道,眼神中透露出对沈知意的依赖和信任。
沈知意停下手中的动作,微笑着凝视其红,她的眼神温柔而细腻,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你看,我们简单的带入一下。”她的声音平和而富有哲理,她试图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我喜欢的人喜欢孙姐姐,那关孙姐姐什么事呢?又不是孙姐姐也喜欢我喜欢的人,对吗?”沈知意的话语简单却深刻,她用这个假设的情景来说明,感情的事情往往是单方面的,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第三方。
其红听了沈知意的话,虽然她的眼神中仍然带着一丝迷茫,但她还是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她轻声问道:“姑娘,那这样的话,你又如何面对你喜欢的人呢?”她的问题透露出对沈知意情感世界的好奇,也反映出她对这种复杂情感的困惑。沈知意含笑回应,她的笑容中透露出一种从容和自信:“他既然不喜欢我,那是他没有眼光呗。我当然就去喜欢别人了。”她的话语简单直接,却充满了力量。她不将自己的价值依附于他人的认可之上,而是坚信自己的价值,即使面对不被喜欢的情况,也能坦然接受并向前看。
随后,沈知意端起笔,轻轻落墨,她的动作流畅而优雅。她洋洋洒洒地展开文字,帮助孙妙青理清情感的纷乱。她的笔触坚定而有力,每个字都充满了智慧和同情。
最终,沈知意用心写下安慰与期许:“这世间好男儿多了去了,没有他还有别人。让姐姐的朋友放心,说不定过几年,那男子就后悔了。”这封信不仅是一封信件,更是一份心意,一份友情的见证,它传递了沈知意对孙妙青的关心和支持。
孙家
在湖边的清晨,微风拂过孙妙青的脸庞,带着几分寒意。她接到沈知意的来信,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有些哭笑不得。本来还在生气,为何自己钟情于的人偏偏喜欢上了自己的好朋友,将自己置于何地。然而,当她打开那封信件,一股豁然开朗的感觉涌上心头。
“是啊,”孙妙青轻声自语,眼神中闪烁着明澈的光芒,“是啊,自己喜欢当今陛下关沈知意何事呢,她已经喜欢的人了,并且她并没有做错什么。”
沈知意的字里行间透露着深情和真诚,仿佛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洒在孙妙青的心田。孙妙青举起这封珍贵的来信,凝视着眼前波光粼粼的湖面,心头涌现出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开心,她忍不住笑了出声。
湖水荡漾着微波,似乎在述说着这段情感的曲折与明朗。孙妙青闭上眼睛,感受着内心深处的那份释然,她知道,在这一刻,所有的困惑和烦恼都已被湖畔的宁静与纯净化解。
孙大学士眼含笑意,静静地观察着孙妙青那欢愉的神色。他的步伐从容,缓缓走近女儿,温声问道:“怎么如此高兴?”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父亲的慈爱和关怀,他想要分享女儿的快乐,也想要了解她的喜悦之源。
孙妙青抬起头,微笑着回答道:“父亲来了!没什么,女儿只是想开了一些事情。”她的笑容中带着一丝释然,她的话语虽然轻描淡写,但眼中的光芒却透露出她内心的转变和成长。
“哦,是当今陛下的事情吧!”孙大学士敏锐地察觉到孙妙青表情的微妙变化,便知道自己猜对了。他的声音依旧温和,继续说道:“你是我的女儿,你的想法我怎会不知?”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女儿深刻的理解和信任,他知道孙妙青的心思,也尊重她的选择。
孙妙青闻言,略带诧异地垂下了头,她的内心涌动着无法言喻的情感。父亲的关切和理解让她感到温暖,同时也让她感到一丝羞赧。她不知该如何回答这样的关切和理解,她的心情复杂,既有对父亲的感激,也有对自己情感的反思。
“你可知被抄的英国公秦家,都在传当今陛下会娶的秦家次女,你可知她是赤脚在宫门口为秦家求情被乱棍打死的。”孙大学士的语气平和却沉重,仿佛谈论着一桩司空见惯的事件。
“阿爹就你一个女儿,从小待你也与男子无异。”孙大学士的话语中透露出他对孙妙青的平等教育和期望,他不希望女儿被传统的性别角色所束缚,而是希望她能够拥有和男子一样的机会和自由。“为的不是让你进宫,与众多的女子争抢一个男人。而是发扬我孙家的门楣,成为你自己想成为的人。”他的言辞中蕴含着深意,他希望孙妙青能够理解他的苦心,追求自己的价值和幸福。
孙大学士注视着孙妙青,见她默默揣摩着他的话语,于是继续道:“你可知先皇从北国和谈归来为何带你去游历?”他的问题不仅是对孙妙青的考验,也是对她的一种启发,他希望她能够理解先皇的用意,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孙妙青略思索一番,轻声答道:“自是因为先皇看中阿爹。”她的回答简洁而含蓄,她知道先皇的赏识是对父亲的肯定,也是对她的一种期望。她的回答中透露出对父亲的尊敬和对先皇的感激。
孙大学士摇摇头,他的微笑中带着几分悲凉。他轻声解释道:“因为他瞩意的人是沈姑娘。先皇有意扶持孙家,也希望你能够和沈姑娘多多亲近。你可明白?”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先皇的深谋远虑,以及对孙家和沈知意之间关系的重要考量。
孙妙青心中隐隐有些困惑,她不解地询问着自己的父亲:“为何先皇瞩意的人是阿意,阿意她并无根基。”她的问题直接而真诚,反映了她对沈知意的不解和对朝政的好奇。
孙大学士轻声叹息,面容庄重:“此中真意不是你我可以妄加揣测的。身为臣子,尊守本份便好。”他的话语虽简短,却深含含蓄的含义。他教导孙妙青,作为臣子,应当守本分,不妄加揣测君主的意图,而是应当专注于自己的职责和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