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穿着中衣和寝裙就被几个金吾卫在众目睽睽下被带走了。
被关进了一间黑黑小小的牢房中。
接下来就是没完没了的审讯,一拨人换另一拨人,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然后换着法的来回来去反复问同样的问题。
他们没有对青杳用刑,但是不让青杳睡觉。
“《咏竹》这首诗是你写的吗?”
“是。”
“你为什么写这首诗?你有什么意图!”
“我为了参加长安月旦而写。”
“说你有什么意图!”
“为了能被点评。”
“说你和董阔什么关系!”
青杳又累又困又害怕,只能凭借本能作答:“我不认识这个人。”
“董旷邈,听说过吗?”
青杳摇头:“不认识。”
“顾青杳,你最好说实话!你写这首反诗究竟是何用意!”
反诗?青杳比起害怕更是震惊,自己怎么会跟这两个字扯上关系?
“说!你是不是同情董阔?以竹喻人,攻讦朝廷?!”
青杳只有不断重复:“不认识,不知道,没做过。”
“看来不用刑你是不会说实话了!”
刑具搬来的一刻,青杳觉得自己这一生恐怕就交代在这了。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
那首诗怎么了?
董阔是谁?
太多疑问了,只有留着下地府问阎王爷了。
希望能够死得快一点,少一点痛苦。
父亲知道吗?母亲知道吗?青杳乱七八糟地想。
父亲好像还有别的孩子,但是母亲,把她一个人留在世间太可怜了。
可是怎么办、怎么办?
还有诗丽黛,她不会为了我去求皇帝了吧……可千万不要连累她才好……
青杳晕过去了。
再醒来的时候,狱卒告诉她已经可以走了。
青杳被两个狱卒架着胳膊丢出牢房,诗丽黛已经雇了车在门口等,一见着青杳就哭了。
诗丽黛告诉青杳她被抓走了三天三夜。
原来是这样,青杳三天三夜水米未进,觉得这辰光怎么这样长。
青杳问诗丽黛是去求皇帝了吗?
诗丽黛说没有,有人通知自己来接她,自己就来了。
青杳至今没想通,自己为何被不明不白地抓走,为何糊里糊涂地被审讯,又为何仓促地被释放。
这件事的结果就是青杳被女学除名,但是对外宣称是因个人原因主动退学。
连带结果是青杳的父亲顾祥本来在工部的差使干得好好的突然被革职,可以说这件事加速了父母和离的进程,然后父亲就带着外室崔氏去蜀地了。
直到那一年的冬天,一位姓董名阔,曾经位极人臣的大官倒台的消息通传大唐全域,以他为首连根拔起了整个大唐上上下下几百名大小官员,坊间称为“董案”。青杳的那首诗当时被认为以咏竹喻人,同情这个罪臣。如果坐实了罪名,青杳最轻也要被流放。
好在老天爷在节骨眼上稍微抬了抬手,放走了顾青杳这只小虾米。
这就是青杳因为写了一首诗登上了人生的巅峰然后转瞬跌落的全过程。
那首《咏竹》是她人生命运的转折点。
这些年下来,青杳已不愿再去想当年的事情。
青杳原本以为用“维山生”为笔名就能规避掉自己控制不了的风险,结果也被证明是失败的。
据说金吾卫是通过“维山生”所作《咏竹》的笔迹比对了所有太学生的习作后,顺着那篇写李广和卫青的策论又找到女学来,找到了青杳的。
青杳死里逃生后就决定再也不写诗了。
甚至她再也不用右手写字了。
在灵都观拜妙盈为师,每天夜里临帖,练得是一笔左手字。
顾青杳自愿、自觉、自主地从这个世间消失。
世间再无顾青杳。
至今已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