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四个城门都已被封锁,整个长安目前尽在董卓的掌握之中,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出入。不管是吊丧的,述职的,还是买菜的,生病的,无人可以进出。
整个长安城仿佛铁桶一般,王允不可能就此逃脱。
王允偶然寻到一位旧友家里居住,此人名为李肃,两人是老乡。
“王大人,委屈您就在我这个茅草马厩里呆一晚上,明天再想法子出城。”
“李大人真是好人啊,这个时候还愿意帮我。”王允用衣袖摸了摸眼泪。
李肃心想,那能怎么办呢?他之前也暗中与王允商议过此事,如今是一条船上的蚂蚱。之前的密谋可不能让人知晓。若是这王允嘴不严实,给他供出来,他也是难逃一死啊。
然而,李儒的计划就要开始实施了。
这天正午,整个城里发生了震动,原来是徐荣和李儒领着王允的家眷,排成一条,前往城中。在街市最繁华的位置,竟然摆开了砍头台。
而昨日还哭哭啼啼的家眷们,今日早已蓬头垢面,脸色苍白,面如死灰,再也没有一点哭闹的声响。
直到此时,她们看到了断头台,才明白了李儒用心险恶,“你……你怎能如此折辱大臣的家眷?”
说话的应是王允的夫人。
“我是奉相国之名,前来追查逃犯!”
李儒说道。
她们吵了几句就不说话了,看得出来,是真正的心如死灰。
李儒走上前去,大声喊道:“王允何在?”
徐荣也跟着喊:“王允此人,为何不出来认罪?”
李儒拉开一张状纸,高谈阔论:“枉你这些年白读了些圣贤书。今日我便将你四大罪状,列举于此。孝悌忠信,乃是做人之本。
你的老母尚且在此,而你却藏身于市井,见母患难而不救,可谓不孝。
你的兄弟姐妹亦在此,你独自逃跑,让兄弟替你受过,可谓不悌。
你背叛汉室,背叛天子,意图扰乱朝纲,此为不忠。
一人做事,一人当,你的错误,却要全城百姓替你受过,是为不信。
是也,王允此人,空有满嘴谎话,却无半分真心。假借着自己读了些书,有点名气,就不把汉室放在眼里。倘若你还有半分男子气概,就请不要连累无辜之人替你受过。”
他如此说来,一条一条,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
“真的吗?他们好可怜。”
“不是这样的。司徒王允是好官。”
“不是这样的。”
“该杀的是那董卓。”
民怨鼎沸,然而徐荣手持重兵,将前几个闹事的抓了下去,再无人敢言。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不多久就被藏在农户家的王允听见了。
“司徒大人,大事不好啦,你家的家眷都被拉上断头台了啊。”
“竟有此事。”王允在马厩呆了一晚上,也想了一晚上,也许这件事情需要一个合理的办法。此刻,他听闻家人被关押,还有处决的危险,他坐立不安,“朝廷不能如此行事。此事没有审查,没有判决,我还是要去看看。不能让他们就这样草菅人命。”
只是如今乱世,董卓说什么是什么,他虽然没有御笔,却能做的了判官。
“司徒大人,现在外面全是重兵,你若出去,必死无疑。”李肃虽说忠勇,但此刻还是有些害怕。
王允看着李肃,“如果我留在这里,一样是害了你们的安危啊。”
“躲一时是一时,只有您才能想办法除掉董卓。”
王允摇摇头,“可他们要的是我,倘若我仍然在这里,便会害了许多无辜的人的性命。”
这边还在拉扯,那边却已下了最后通牒。
李儒在徐荣耳边说了什么,徐荣有些惊讶,但仍然照做了。
“王允若不前来,我就将他的家眷先送去地府一步。一个时辰,送走一位,直到王允出现。”
此话一出,四下一片沸腾,“这,这怎么能行啊!”
“草菅人命。还有没有王法?”
百姓们不甘心,向他们扔沙子,扔石子儿。
徐荣望向李儒,这种场面很难收场啊。
李儒却笑着摇摇头,劝他安心,因为他料想王允一定不忍看见亲人因他而死。
“王允乃山西名门望族,饱读经传,于朝中为官多年。品行端正,为人善良。今日,他定会前来。”
时间一刻一刻流逝,而王允也听到了最新的消息,“他们说要杀你的家眷呢”。
王允此时,坐不住了,为了他的家眷,为了他的决定,为了牵涉其中的人,为了城中无辜百姓,他决定闯刑场。
“既然是我的事情,那便应由我来解决,诸位的好意我心领了,人心不死,董卓必败。”
王允一番豪言说完,孤身一人,穿过人海,走向法场。
“我在这里,你们要抓的人是我,放了他们。放了不相干的人。”
身边无数眼睛盯着他。有爱戴,有仇视,有心痛,有怜惜。
“司徒大人……”
“司徒大人……”
他知道他是民心所向,自己更不能低头。
有人能逃就逃了,而如今剩下了他,他既然被抓了,也没用后路,他不能退缩。
他挺胸抬头,趾高气扬的向前走着,那仿佛不是一条通往法场的路,而是一条通往最后希望的路。
只要人心不死,总有义士会继续走这条路。
只要心中有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此时,突然晴空霹雳,宋冉又一次出现在了天幕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