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书 > 向三国天团揭秘死因[历史直播] > 第36章 王允之死(一)

第36章 王允之死(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随着这一期直播的时间越来越久,游戏复盘也渐渐进入了高潮,那便是等到宋冉的手牌尽数打出,一直处于劣势,却没想到手中留存的最后两张牌面,居然能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她这一手,甚至被当时游戏的解说们称之为自杀式的神之一手。而这最后两张牌讲完,也便到了这次直播的最后一位嘉宾。

“节目最后呢,就来说说王允之死。”

“董卓死后,李傕、郭汜攻破长安,处死王允。此前吕布曾邀王允,趁大军破城时赶紧逃走,王允却大义凛然的拒绝吕布,他称自己乃为汉臣,不会弃汉室和天子与不顾,哪怕是死也会护在天子身侧。为了堵住西凉军队之口,王允选择一死。”

“论王允死的原因,其中有一点便是没有安顿好西凉军,致使西凉军部将在军队中大肆杀害并州人,以致军队分崩离析,而西凉军战斗能力不可小觑,因此引发后续一系列兵变。当然还有一点重要原因,王允当政以后,和他为官时大不相同,失去了一个上位者的包容姿态,包括责杀蔡邕。王允也因此饱受后世评论家的诟病。但不得不说,王允本人忠心于汉室,哪怕是死也一直护卫天子。”

三国名将:【王允此人还算是忠心。】

啊啊啊94:【当权前后仿佛不是一个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还是让孟德快点出场吧!】

*

原来,王允下场也不过如此。

“哎,司徒大人啊。”

百姓们纷纷哀叹。

“看来王允就算杀了我也不怎么样嘛!”董卓沾沾自喜。

可惜王允没有能亲自听见天幕的评价,他在大狱之中,只能从来往的人嘴里听一些段子。

只是狱中之人大都消息闭塞,作不得数。

不过此时军队中人多口杂,尤其是一直处于下风的并州军,并州军先前还有吕布管辖,算是说得上话的,如今吕布逃走,并州军中本就无人敢说些什么,害怕董卓一不小心迁怒到自己身上,而今又听说董卓死后。李郭二人对并州军人大肆屠杀,难免心生不安。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难道说这西凉军要拿我们并州军开刀不成?”

众人议论纷纷,其中一名直接冲进了高顺的营帐。“高都尉,你看这外面。”

说着,撩起了营帐。

“你看都乱成这样了,你赶紧发句话啊。”

在这里埋头苦思的人正是高顺。他还正对着军备图演练,只见他表情严肃,听闻此事眉头紧锁。

“何事惊慌?”

“就是天幕上的事。”来人本来雄赳赳气昂昂的,正是他的事务官,而今望见高顺面色如常,神情严肃,知道他是在思考军情,而不是天幕上的论调。

如今并州军疲弊,自从丁原死后,并州军归入董卓麾下。然而并州军自然敌不过董卓嫡系的西凉军,在军队里一应供给都差了一个档次,平日里的好活计也轮不上他们,也就干些苦活累活。原先还有吕布张辽能出点风头,如今正是人才凋敝之时。

“弟兄们早就不满了,如今天幕上又说待董卓死后,李、郭掌权,竟是要杀光并州人呢。”

“何时有说道杀光啊?”高顺沉声问。

“就是那天幕上说的呀。”

高顺摇摇头,“天幕上只说杀害,却未说杀光。”

“那这又有什么区别呢?咱们总不能一直被那西凉军踩在脚下吧,瞧他们那目中无人的样子,昨日连咱们兄弟的伙食都给他们倒了,本来就是一些他们看不上的东西,还要跑过来嘲讽我们,大家都是在董卓麾下做事,怎么差距就这么大。”

“你若是只能看到这些,抱怨几句,那你怎么不干脆去西凉军算了?”高顺质问他。

“我……”来者自知理亏,不再对他抱怨。

高顺此番说此乃是严肃军纪,毕竟他平日里也时常冷静沉稳,并不会因为这种舆论压力心中慌乱,只是高顺看着眼前的“盛况”,不禁在心中担忧,若是如此下去,恐怕会有兵变。

军营之中,切忌军心涣散。

高顺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走出营帐,对大伙说:“如今天幕所言,乃是未可证实的预言,她所说董卓之死,董卓却未死。她也说王允将死于李、郭二人。可如今,王允正在大狱之中。由此可见天幕此话未必全部当真。既然大伙聚集在这里。便是为了保卫天子的安全,并州军听命于大汉天子。不管是西凉军,还是并州军,谁为保卫大汉就是正统军。李、郭二人,若是妄图窃国。那我必带领大家杀敌勤王,不必手软。但如果他们只是自家兄弟,那大家便仍需好好相处。切记,非常时期,不要去惹出不必要的争端。”

高顺一番言辞,铿锵有力,字字玑珠。

这才勉强镇住并州军心,但此番天幕也引来了西凉军中的变数。

首先便是城门守将看见远处来的一群官兵。

“那是谁?”

“谁人来此?报上名来。”

来者横马高呼:“我是董越。”

城门守将一看,确实是中郎将董越。

董卓迁都之后,董越被派往渑池驻扎,抵御关东军的进攻。他本就不住在都城,然而他听闻天幕所言,自己竟被牛辅所伤。

相国之下有五大中郎将,分别是牛辅、徐荣、董越、段煨以及吕布。

但是要说能力,牛辅也就一般般,不过仗着是董卓的女婿,所以才目中无人。

董越还认为自己与牛辅相交甚好,没想到此人竟是如此小肚鸡肠之人,董越心中不快。又闻天幕说,李郭二人之事,他二人竟然控制了都城,还胁迫天子,乱杀忠臣。简直可笑。

李傕,郭汜乃是区区校尉,不过是牛辅的部下,如今牛辅被罢免,任了个闲职,风头竟然都被他们抢去了。

他本就许久未回都城面见董相国和天子,刚好此时回来述职,尤其是要向相国提一提牛辅这件事情,不然让他心里憋了个大石头,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守城将士见此说,“我等还需回报董相国。”

而董越却喊到,“怎么?我出了这城门,就不是西凉军的人了吗?只有在都城里的人才是西凉军?我也为都城安危效了犬马之劳。你们就如此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吗?”

他说完,指着一个将士大喊:“王麻子,你还记不记得是谁带你来的都城!”

他喊的那位王麻子正是守城将士之一,此刻他的脸上阴一阵晴一阵的。“这……”

一位守城官员见状解围:“既然是中郎将,那便请进吧,不过大军可不能直接进入都城。”

董越抬头,大喊了一声,“知道了。”

与他随行的人并不多,但董越的大军却在后头跟着。

五位中郎将,目前牛辅被免职,徐荣被猜忌赋闲在家,听闻天幕说董越会被牛辅所杀,吕布四下逃窜,五位中郎将中唯有段煨未被波及。

城门三十里开外,又来了一只军队,军旗上一个大大的“段”字。

“谁来了?”守城将士今天格外的忙。

“远处是谁来了?”他见无人回应又喊了一声。只是离的太远了,谁也听不见啊。

一直等到他们走进了一些,这才听得清楚,“是中郎将回来了吗?”

“正是。”

来者正是中郎将段煨。

*

这就是黄琬做好的部署了,黄琬与杨彪同被拜为光禄大夫,然而两人都忠于汉室,他两人劝董卓不要迁都,因此受到董卓迁怒。

那日,黄琬从天幕上得知王允事情败露,若王允事发势必会牵连自己,于是便趁着王允的事情闹到大街小巷人尽皆知的时候,偷偷出门,找到了杨彪。

“杨大人。”黄琬刚进门就作揖。

杨彪赶紧扶起来他。

“黄大人,你这是干什么?我俩同朝为官,职位相当,不必行礼啊。”

“还请杨大人救救大汉。”黄琬声泪俱下。

杨彪还不知道事情竟然已经到了这个程度。

他惊讶的望着黄琬,“你说的是司徒王大人的事情?”

外面吵吵闹闹的,已然多时了。“若是要救出司徒王大人,恐怕不容易。这城门封锁,想救他出去也是不能啊。”

虽然说目前情势紧急,但杨彪也不知具体为何。如今朝堂中的局势瞬息万变,哪怕明日董卓要了他的脑袋,杨彪也不觉得稀奇。

“黄大人究竟是何事啊?”

黄琬又拜了一拜,“杨大人,我也不是要故意拖你下水,只是这大汉兴亡就得拜托您了。”

“黄大人您就说吧,咱们同朝为官这么多年,我知道你的为人心性,你已知我不会背叛你,若有任何需要直接告诉我便是。”

黄琬这才将与王允密谋之势,和盘托出。

“此事还只有一个雏形具体,如何实施还未确定,但,若成功,势必我也会受到牵连。您也不必救我。我是另有一事,要拜托你。”

“请说。”

黄琬这才从袖中拿出一份卷轴,“如果到了危急之际,还有一个可用之人,务必寻找段煨,搬回救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