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褥子太薄,我担心冬天不好过,便从邻居家里买了些棉花,本来是好心,可夫人却指责我乱花钱。”陈氏委屈,但碍于沈母的身份,又不敢随意撒泼。
“我买棉花也是为了大家,又不是为了我自己。”
“你知不知道赚钱多不容易?你说买就买,也不问问家里人。”沈母气结,她跟余笙跑了一天,深知赚钱的辛苦,没想到这个陈氏花起银子如此大手大脚。
“我……”陈氏心里不服,下意识就要反驳,余笙立刻出声打断。
不能任由她们这样吵下去,不然事情会没完没了。
“这些棉花多少钱?”余笙问道。
“二两银子。后院的张婶子说冬日里棉花贵,况且我们家买得多,她便把家里所有的存货都卖给了我。”陈氏说道。
见陈氏一副深信不疑的模样,余笙暗暗叹了口气。
其实也不怪陈氏,她毕竟是王府出身,没经验倒也是寻常。
“棉花在哪?”
思来想去,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且不说她们现在没有太多的钱可以挥霍,就算有钱也得让这群高宅大院里的夫人小姐们了解,钱究竟该怎么花。
陈氏微微侧身,她买的两筐棉花就在她的脚下。
筐看着挺大,但陈氏买来的棉花都是弹过的,仔细算起来,其实并没有多少。
余笙蹲下身子在筐里翻了翻,发现陈氏不仅买贵了,甚至还被骗了。
筐里的棉花有新有旧,卖棉花的人显然清楚,为了不被发现,故意将两种棉花混在一起重新弹了一遍。
“冬日棉花确实贵,但就这两筐棉花根本不值当二两银子,更别说里面被掺了旧棉花。”
“什么?掺了旧棉花?”陈氏大惊,赶忙弯下身子在筐里翻了翻。
棉花被重新弹过,打眼一看分辨不出,但若是仔细看还是看得出来的。
一筐翻过,陈氏又去翻另一筐。半晌后才放下棉花,一屁股坐在地上,满脸灰败。
“怎,怎么会?”陈氏喃喃。
她手里的二两银子是之前余笙给她,让她为家里添置东西用的,她买棉花也是院里的被褥实在太旧了,想着能多添一点也能暖和些,哪承想会被骗呢。
“你无防备之心,被骗也是正常。”余笙温声安慰,“不过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不然以后村子里的人都会以为我们是冤大头。”
“你想怎么办?”沈母好奇地问道。
“自然是找过去。”余笙说得理所当然。
沈母闻言眉心微蹙,不太赞成,“不好吧,要不然这次就算了,以后大家都注意一些,不要随随便便买东西。”
“对对,以后我不买了,这次就算了吧。”陈氏一听余笙要去找过去,当即就慌了。
她们从小接触的教育就是家族脸面比命重要,如今被骗虽说丢人,但毕竟只有自家人知道,若是找过去那被骗的事情岂不是要闹得全村都知道?
“不能算!二两银子,够一个普通人家生活一年。她今日敢将旧棉花混在新棉花里卖给你,无非就是看准你们脸皮薄,不好意思翻脸,若这次算了,下次她们不仅不会收敛,还会更过分。”
余笙语气坚定,没有丝毫可以转圜的余地,她看向陈氏,“棉花是谁卖给你的。”
“后,后院的张婶子卖的。”陈氏本不想回答余笙,但一对上余笙的眼睛,下意识就说了出来,就像是本能反应一样。
余笙也不废话,抓起一筐棉花提起裙摆就往外走。
“怎么办?该不会打起来吧?”陈氏见余笙气势汹汹的模样,不免得开始担心。
“我们也过去看看。”沈母比陈氏还要担心,赶忙带着人跟着出了门。
陈氏口中的张婶子,就住在余笙家后边,距离并不远,余笙几乎没怎么费力就找到了地方。
张婶子正在做饭,因刚赚了二两银子心情很不错,一边切着菜一边哼着小曲儿。忽然听到外头有人敲门,当即警觉起来。
“谁啊?”
张婶子放下菜刀,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走到院中高声问道。
张婶子没开门,余笙并不意外,听到里面有人应声,余笙开口回应,“张婶儿,我是前院的余笙啊,麻烦开下门。”
张婶子一听是前院的,心下咯噔一声。
难道是发现了棉花有问题,找上门来了?
不应该啊,棉花她弹得很仔细,不认真看的话根本不会发现。再说了,那一家子看上去也不太聪明,怎么可能会发现呢。
虽然心里这样想,但张婶子还是很谨慎得没开门。
“有什么事儿明个儿再说吧,我要休息了。”
“张婶儿,你还是开下门吧,这件事可能不太方便等到明天。”余笙说道。
“有什么事儿非要现在说,你这个小姑娘怎么这么不懂事,都说了我现在不方便。”张婶子蹙眉,语气中带着凶狠。
那一家子人她仔细打量过,说话温声细语,连走路步子都迈不大,这样的人,别人只要凶一点,她们就不敢再言语了。
“张婶子,你要是不开门,那我们就这么说吧。下午您卖给我婶娘两筐棉花还有印象吗?你欺负我婶娘是个深宅妇人,用旧棉花诓她,这件事我是来要个说法的。”
余笙站在门外气定神闲地嚷着,仿佛怕院内的人听不到一样,声音大得很。
乡下生活大多都是日复日的枯燥无趣,但凡有一点声音大家都要出来瞧一瞧。
余笙话音刚落,听到动静的邻居们,纷纷走出来看热闹。更有甚者,直接趴在了墙头上看。
“姑娘,你们是前几日刚搬过来的那户人家吧?”
有好事者已经开口问了。
云城偏远,城外的村子更落后,余笙家是村子里最有钱的人家,不仅院子大,房子也气派。只是空了十几年的宅子突然有人来住,还是一大家子女眷,村子里的人都要好奇死了。
“是啊大娘,我叫余笙,这几位是我的婆母和婶娘。我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以后还要劳烦大家多多照应一下。”
余笙笑盈盈地向众人介绍,提到陈氏江氏,余笙将姨娘改成了婶娘,避免众人议论。
“你们以前是城里人吧?说话文绉绉的,咋会来我们这种地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