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书 > 不染 > 第21章 蓝花楹

第21章 蓝花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从上午8点开始,艾藜带着二人开始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工作。

一周下来,凭借着之前在典格的合作基础,采购工作进行得还算顺利,出发前整理的采购种类已基本谈妥,后续就是等公司那边传输合同过来,敲定最终的交货日期和后续事项。

周日上午11点,结束了最后一家培育基地的洽谈工作,三人搭车回酒店,这几天连轴转的工作状态让艾藜偏头痛的老毛病频繁发作。

艾藜左手撑在扶手上,抬指按压着隐隐泛疼的太阳穴,右手快速地在资料上标注着,随后将一沓文件递给了右手边的周也:“小周,你再在昆市待两天,我让董秘书留下来协助你,等合同签完后你们一起回去。”

说完她转向侧后方的董欣欣道:“帮我订最早的飞机回京市。”

“好的艾总。”董欣欣忙坐直身子,拿出手机预定晚上的航班。

交代完事情,艾藜靠坐回椅背上,闭眼小憩。

车辆在狭窄的小道上行驶着,突然前方传来一阵刺耳的喇叭声,司机反应不及只得快速踩下刹车,向右急打了一下方向盘惊险地避开障碍物,将车停在了路旁的行道树前。

由于惯性原因,艾藜还没来得及反应,额头便重重地撞在车窗上,顿时一阵晕眩袭来。

“艹!”司机猛拍了下方向盘,心有余悸地爆了粗口,车子停稳后他才赶忙打开车门下车确认情况。

“啊!怎么回事!”后排的董欣欣摔躺在后排座椅上,惊魂未定地起身查看。

周也扶着副驾驶的椅背堪堪稳住身形,心里暗骂了句,听到董欣欣的尖叫声忙转身确认情况,看到她人没事后这才急忙转向艾藜,见她双眼紧闭,脸色苍白得可怕,忙出声唤道:“艾总!艾总!你还好吗?”

艾藜双手下意识地扶住眩晕的脑袋,撞击导致的耳鸣还未散去,一睁眼只觉眼冒金星。

她闭紧双眸缓解不适感,隐约听到身边人的呼喊,还有肩膀上附上来的温热,她有些不习惯微微侧身躲开周也的手后,艰难地开口:“我没事,周也,你……你去看下什么情况。”

“好!”周也忙打开车门佝偻着身子下车,司机此刻正站在马路上和其他车主一起激烈讨论着,见他过来,这才想起还没确认乘客的情况,心里暗骂了声娘,快步迎上前问道:“抱歉抱歉,突发情况,你们还好吧,有没有受伤?”

周也摆摆手没有回答他,自顾自往前走去,看着前面停着的一辆挂车和掉落满地的木头询问道:“怎么回事?出事故了吗?”

司机赶紧跟上前解释着,这段路是双向车道,又是下坡路段,由于没有监控,又是人车稀少的路段,来往车辆都开得很快,刚才大挂车要直行,突然被右边左转的小轿车逼停,惯性导致车上没固定好的木头散落下来,要不是司机经验老道,察觉不对提前打了方向,这会儿他们乘坐的车子已经被压扁了。

周也看着横亘在路中间的粗壮木头,也吓出了一身冷汗。

就差一点儿……

这时,艾藜和董欣欣也下了车,来到二人身边。

艾藜左前额被撞击的地方已经泛红,左手由于下意识地支撑身体,重重嗑在了玻璃上,此刻也泛着酸痛,好在车速不快伤势没有太严重,但是免不了淤血乌青。

董欣欣人有些受惊,身体倒是没有受伤。

艾藜轻揉着左手手腕,皱眉看着阻塞的路况,转头问司机:“师傅,还有别的路回去吗?”

司机看了看路况,一时半会儿是无法通车了,他犹豫着开口:“有是有,但是那条路是乡下的那种土路,很是颠簸,而且要开1个多小时才绕出去。”

“那走吧,总比干等着强。”艾藜说完转身回到车上,身后三人连忙跟上。

车门关好后,艾藜嘱咐道:“你们俩把安全带系上。”

“哦,好的。”周也和董欣欣连忙各自系上安全带,董欣欣看着艾藜明显精神不济的疲惫侧颜,关心道:“艾姐,你额头还好吧,我刚看都肿了,要不待会去医院检查下?”

“是啊是啊,别脑震荡了。”周也闻言跟着附和着。

脑震荡?这乌鸦嘴!

董欣欣闻言轻扯了下周也的衣袖,有些哭笑不得,还真是个大直男。

“我没事,回去抹点药,你俩没受伤就行,都休息会儿吧,等到酒店还得好久。”艾藜右手撑着下巴,将刚才的小插曲抛到脑后,已然恢复平常的冷淡模样,侧头看着窗外不断倒退的行道树。

商务车在不太平坦的道路上颠簸前行,好在沿途风景不错,虽然已经入秋了,但是这里四季如春,山野间仍然繁花锦簇,草长莺飞,艾藜惬意地享受此刻难得的宁静。

车子开了大约40分钟后,前方突然出现一大片蓝紫色的花海,在正午和煦的暖阳下,或深或浅,层次交错,远远望去,仿佛从绚烂多彩的花海忽而闯入深远静谧的蓝色海洋,沉稳却不失美丽。

“师傅,麻烦前面停一下车。”艾藜被那一抹蓝吸引住了,脑海中忽然有了构思,连忙吩咐司机停车。

车停稳后,艾藜迫不及待地拉开车门下车,自顾自地往树林深处走去,周也和董欣欣忙跟上前去。

身临其境才发现这片花海有多广阔,道路两侧每隔20米种着略微粗壮的树木,每棵都高达15米以上,树与树之间枝叶交错,遮云蔽日,蓝紫色的花朵沿着树枝影影绰绰地盘踞着,花朵轻薄剔透,阳光从缝隙中投射下来,在地上倒映出隐约的轮廓。

艾藜一行人沿着道路往前走,100米处有个标识箭头,按照指示右转过去后看到了一座庭院,庭院前是一片丝绒般的草坪,中间有一座两层小洋房,透过铁门往里望去,不见一个人影。

艾藜观察了会儿,抬手按响了右侧门柱上的门铃。

等待片刻后,随着一阵电流声响起,对讲机那端传出问询:“您好,哪位?”

艾藜略微往前走了几步,拿出名片对着对讲机的摄像头回道:“您好,我们是从京市过来考察的,请问门前这条路上的树是您种的吗?我们想了解下,不知是否方便?”

“好,你等我下。”浑厚的男声传来,随即响起对讲机关闭的声音。

艾藜退回门口,不一会儿电动门缓缓打开,一对约莫60出头的老夫妇站在小洋房前朝他们招了招手,见他们站在门前踌躇不前,左边的老爷爷往前走了几步,边挥手示意他们进门边喊道:“都进来吧,里面谈。”

艾藜这才带着几人快步走了进去,沿着鹅卵石铺设的小道来到屋前。

“不好意思叨扰了,大中午的没打扰二位休息吧?敝姓艾,艾藜,这两位是周也、董欣欣。”艾藜侧身简单地介绍着。

“嗐!没事,我们这难得有外乡人来,老婆子我啊高兴还来不及呢,走走走,进屋坐。”老奶奶和蔼地笑着,热情地领着艾藜他们进屋,自我介绍着:“老头子和我都姓宋,你说巧了不是,我们也是京市人,20年前才过来这边定居的。”

虽然穿着朴素的旗袍,但是艾藜看得出老人家气质温婉,老爷爷也是一身得体的中山装,脸上蓄着胡子,年逾古稀了两人腰板仍然挺得笔直,言谈举止间透露着书卷气,不像是乡下朴素的种树人。

一行人在茶桌旁落座,老爷爷娴熟地清洗着茶具泡茶,老奶奶则拿了些点心过来,刚一坐下便好奇地询问起他们的来意。

艾藜简单地介绍了下项目情况,随后提起了门口的树:“宋奶奶,您家门口的是什么树呀?还挺特别的,花朵也好看。”

宋奶奶喝了口茶,微笑地看着宋爷爷道:“树呢学名叫蓝花楹,具体的得让我们家老头子来讲了,他是行家。”

谈到蓝花楹,宋爷爷的话便多了起来,他滔滔不绝地介绍了蓝花楹的习性和类别,从何时引进我国的聊到他们归隐田园成立培育基地的缘由。

“我和你宋奶奶初识呢便是在昆市,那会儿啊我刚被组织调到这边驻守,一次出任务的时候遇到了她,她是文工团的,从京市下来部队慰问。还记得那是7月中旬,她一袭素色旗袍,站在落满蓝楹花花瓣的小道上,我一下子就挪不开眼了。”

宋爷爷回忆着,说到感慨处,情不自禁地地握住宋奶奶的手。

“后来呀她们慰问团要回京了,那时候的人也含蓄,很多话都不好意思当面说,我就趁着护送她们出去的时候偷偷给她包里塞了封信,表明心意。但是他们走后连着十天半个月都没有回信,我心里直打鼓,心想完了,人家没看上咱!”说到这里,宋爷爷顿了顿,略有些嗔怪地看了眼宋奶奶。

,艾藜三人正听得入神,故事到这里却恰然而止,董欣欣最先坐不住了,见宋爷爷悠闲地抿着茶忙追问道:“宋爷爷,后来呢?”

“好了,别卖关子了,看给孩子们急的。”宋奶奶抬手轻轻推了下宋爷爷的肩膀,催促道。

宋爷爷顺势拉下老伴的手紧握着,接着讲述:“后来啊,我借着公出的机会回了趟京市,那个年代啊大家对男女关系都比较敏感,我也没敢大张旗鼓地直接去寻她,所以就去找我以前的老班长牵了个线,这才联系上她。后来才知道,那封信啊她压根没看到,不知道什么时候弄丢了,才闹了这出乌龙。”

“再后来我回昆市了,我们就靠着书信联系着,也算是正式确认了彼此的心意。81年我因伤退下一线后被组织调回京市,那年我28,在那个年代算是大龄剩男了哈哈,她才20,我正式上门提亲的时候,她父母是不同意的,觉得年龄差太多了。再后来我就隔三差五过去,想尽一切办法争取表现机会,咱当兵的人,最不怕的就是吃苦,就这样过了小半年,她父母才松口,终是抱得美人归呀。”说到开心处,宋爷爷爽朗地笑出了声。

艾藜看着两位老人时刻紧握的手,听着宋爷爷侃侃而谈地讲述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到了久违的温情,让她想起了外公外婆。

他们俩在世的时候也是出了名的恩爱夫妻,虽然外公不善言辞,但是他把外婆照顾得无微不至,甚至连坐月子都是亲自照料的。

那个年代妇女生完孩子基本没得休息,不仅要照顾孩子丈夫,还得下地干活挣工分,但是外公坚持让外婆在家做完了40天的月子,他一个人挑起了里里外外的活计。

想到逝去的外公外婆,艾藜不免有些伤感,她眨去眼底氤氲的薄雾,抿了口茶后开口问道:“宋爷爷、宋奶奶,您二老工作都在京市,为何会选择来昆市种树呢?”

提到这个话题,宋奶奶神情明显失落了些,宋爷爷轻拍了拍她的手背以示安慰,抬头看着艾藜道:“这个说来话长,以后有机会啊我再和你们说。”

见老人家有意回避,艾藜也没再追问下去,几人喝过茶后,在老人的热情邀请下盛情难却,便在这里用了午餐,随后由宋爷爷带着他们到蓝花楹培育基地实地考察。

宋爷爷在昆市一共有3个培育基地,主要用来培育蓝花楹、樱花树苗。

刚才那座庭院是宋爷爷来昆市后自己设计建造的,庭院后就是最初建立的蓝花楹培育基地,约莫150亩,基地内有专门的实验室。

宋爷爷带着艾藜一行在实验室透明的玻璃外站着,看着里面忙碌的研究人员,艾藜有些错愕,这和他们走访的其他基地不同,实验室内的设备、仪器等看得出来非常精密,研究员有6个,他们身着纯白的外套,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实验。

“宋爷爷,您基地里竟藏着这么完备的实验室,里面的设备完全不输专业的院校啊。”周也惊讶地发出感叹。

宋爷爷一手捋着胡子,另一只手背在身后,难掩自豪地介绍道:“这个实验室可费了我老大功夫了,当时为了解决培育的技术难题,我跑了全国好几所科研院校,最终才在昆市的一个农学院找到对口的专家。当时也是响应政策号召,昆市大力发展种植业,我也就顺势筹备了一个专家组,建立了这个研究中心。你可别看它小,这个实验室成立不到8年,前后后解决了行业内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共性问题,光是专利就有几十项呢!”

听到这里,艾藜不禁为宋爷爷的高瞻远瞩感到佩服,她看着老人此刻红光满面的和蔼笑容由衷道:“您老人家和普通种植户还真不一样,思想很前卫。”

宋爷爷笑笑摆手以示谦虚,带着艾藜他们继续参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