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路,随后找准徐更位置放火烧山。
可若说他之前的确有些手段,这一决定下来却是让全场哗然。就连文官出身的鲍祺都表示了反对。想也是,如今衍州地动余波未平,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又如何能放火烧山?尽管梁鸿谨表示要先摸清徐更位置再说,鲍祺也坚决表示反对。
他是个文人,鲜少能骂得过这些武将,吵得面红耳赤,大怒之下竟然猛地脱了官帽,啪地一声放到桌上,怒喝道,这是朝廷给本将的衣服,本将自然也为朝廷办事。为朝廷办事,就是为百姓做事。放火烧山无论如何都为天理不容,失了民心,百姓骂的可不止是我们。你们将朝廷置于何处?又将圣上置于何处?若你们执意如此,大不了老子再不当这个两州总督!
见他突然激动,赵安文连忙上去安抚,打了几圈太极才把剑拔弩张的气氛平静下来,但鲍祺反应如此强烈,烧山也是不可能的了。梁鸿谨并不打算与鲍祺直接对上,见他不同意,便也立即修改了口风。鲍祺怒气冲冲地离去后,梁鸿谨才看着他的背影,长叹一声,幽幽地说,可若是不烧山,徐更是不可能自己出来的。
不可能自己出来,又只好如何呢?再探。
可他懂得要将徐更抓出来,徐更却也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营地,必然要想办法让更多的官兵殒命于此。故而在某日,官兵照常进山后,却意外受到了徐更的伏击。恰巧那一天为路云中带队,他本想叛军无论如何都一定已经做了准备,却劝说无果,无奈只得带着人进山,正顺着梁鸿谨指引的方向在山路上寻找此前留下的痕迹时,果真遭到了袭击。幸而有路云中当机立断,组织人手且战且退,才没有让官兵减员太多,颇为狼狈地退回营地。
结果回来,就是梁鸿谨劈头盖脸一通骂。看那阵势,若不是旁人拦着,路云中估计都能被他拉出去砍了。他万没想到是如此结局,脸色青一块白一块,却咬牙不吭声,只低头挨骂认错。梁鸿谨等他摆脸子等不来,见他反倒愈加恭敬,也不好再发作,只能作罢。反倒是鲍祺在旁边劝说他莫要动气。梁鸿谨长吁短叹,说此前探得过多,今日叛军也已经做好准备了。鲍祺满肚子火没处发,只能沉默。半天后说,无论如何,我也不同意烧山。实在不行将徐更饿死在山里,这山也不能烧一寸!
路云中挨了骂,挨了罚,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生气。他死里逃生,在帐子里坐了一段时间。他直觉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
果不其然,不出半月,忽从东都传来急令,皇帝怒斥鲍祺刚愎自用,罚俸二月并且要求其立即按照梁鸿谨所说剿灭叛军。谁料旨令初下,事情就有了转机:
徐更率众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