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书 > 秋来 > 第92章 故人

第92章 故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躲避的眼神还是被我看到,恐怕有事瞒我。”吩咐咏梅再去找宋遣询话。

待日头偏西,宋遣跟着咏梅悄悄进了无量殿,也亏得无量殿是先太后居住,位置偏中,离皇帝的太乾殿和宣政殿都不远,悄悄带侍卫过来也方便些。如今都知道九督司在查元妃小产的事,若元妃有询也不是什么异事。只是凉秋不想让刘束知道自己又询问了他的手下,故而选了刘束不在的时候唤宋遣过来。

宋遣刚一进门便愣住了,差点以为是哪位太妃。眼前的宫妇发色十分显眼,所以才乍一看容易误认为是五旬老妇,细看面容却是二十多岁,淡妆素颜,虽面容未改,但和上一次见面华贵亲和的气质已大为不同。

凉秋倒是开门见山的问了,“宋大人,我想知道你们在司膳房都查到些什么。我已经见过刘束,感觉他似有保留。知道如今再问你也是为难你,请你据实以告,我只想知道真相,保证不会告诉刘束。”

宋遣回过神来,听到凉秋的问询多少有一丝犹豫,此事毕竟涉及自己顶头上司,但既然元妃有了疑问,自己不说也未必瞒得了她,于是还是和盘托出了,“回娘娘,只是在司膳房查到,娘娘被幽禁期间,成嫔宫中的内侍去过司膳房,还有人见过成嫔娘娘的贴身婢女雅琴在神华殿外的甬道上翻看过娘娘的膳食。”

凉秋心中一动,此事果然与成嫔有关,定是徐碧光让人去司膳房吩咐,给神华殿的饭菜必要简陋寒凉,甚至故意送放置了几天饭菜。而雅琴出现在甬道想必是亲自查看司膳房是否按照要求配送。

于是故意淡淡的说,“就是这些?这也不能代表是成嫔所为。”

宋遣道,“是,陛下也这样说。”

凉秋心念一动,傅焰之原来知道?问道,“噢,陛下知道了?”

“是的,刘大人把所查到的情况都一一汇报了。陛下说尚未有证据证实和毒害之事有关,可能是成嫔的置气之举,所以先不要同您讲起此事。”

凉秋心中像是堵了块石头愤懑至极,深吸一口气,说道,“知道了,谢谢你。放心,今日所说之事我不会同陛下和刘束讲起。这件事还得你们九督司辛苦查一下,若有什么事需要,还请你帮忙。”

宋遣忙称不敢,表态定尽力而为就是。于是凉秋吩咐咏梅送宋遣出宫门,自己不禁瘫坐在椅子上,捂着胸口喘气。

傅焰之,若真是徐碧光所为,你又会如何?我能信你么?

心里打定了主意,不能一味的倚仗他人,自己也要派人去审查才能不遗漏一丝细节,也能保证不被人欺瞒。于是叫来信任的几个宫女吩咐道,

“刘束的能力我是不怀疑的,九督司亦是陛下的心腹。现在赵秦香打死不开口,不排除是被人捏着把柄威胁着,神华殿一干人等也都查过了,大概不是咱们宫里人出的问题。最关键的和儿也死的突然。九督司多在前朝出力,平日也不免繁忙,可有些事情拖不得,想来想去,有些事情我不能不亲自查清楚。这些时日木棉咏梅你们三人带人去御膳房司膳房内金库罚司等处问询,若有人问起,便说是我的命令,谁若不配合或推诿当场记下名字,我会再派九督司对这些人重点审查。木棉咏梅,趁此机会你们也要到掖庭帮我查人,查景泰三年正月至四月间各种原因离宫的内侍,年三十五至五十之内,尤其是离去再未回宫之人。悄悄的查,别让人起疑与扬州之事有关。必要时可让九督司协助。”

木棉等人郑重的点了点头。

如此过了几日,凉秋的手脚在许太医的医治下慢慢结痂,但发色恐怕是无法恢复了。对此凉秋早有了心理准备,只调侃道,还不如全都白了更好看些。

这日木棉回来说没想到在御膳房外竟遇上了一个王府故人,凉秋问是谁,没想到是纹芳。

“纹芳?”这个名字在凉秋的脑海中打开了记忆的匣子,她想到了那个看起来安静又细心的姑娘,当年送给昭儿的百家被还是托她缝制的,手艺很是不错。只是那姑娘母亲生病,缺钱医治,在王府里偷盗,被除了名。如今怎么竟出现在御膳房,难道是做了厨子?

“我只瞧见了她的影儿,见我们这些人过去,她就急匆匆走了。听说御膳房有她老乡,只是来叙旧的。我找人查了,她如今在奚官局的尚衣处做事。”

凉秋 问道,“御膳房的人全都问过了吗?”

“御膳房的御厨有一十六人,仆役四十人,尚未全问,明日再去。”

“明天重点问纹芳的那位同乡,是否接触过神华殿的膳食。”

木棉露出一丝惊讶神色,“娘娘是疑纹芳有异?”

凉秋叹了口气,“我不是特意要疑她,只是现在关键时刻出现在我视线里的本不应该出现的人,都该查一查。纹芳本就是中京人氏,这皇宫中中京人也是最多,又不是在异地,她在这个时候来找老乡叙旧,多少有些奇怪了。问问她今日到底来御膳房做什么。”

第二日木棉回报说,御膳房的确有一个姑姑和纹芳相识,是一位掌糕点的厨子,也曾做过点心给神华殿。但是问她纹芳所来何事,那婆子说纹芳来是想与她借钱的,但面色支支吾吾的,总觉得有些奇怪。

凉秋在脑海中回忆那段时间和糕点相关的膳食有何不妥,那些梅花糕枣泥糕做的精致,而且味道都很不错,吃完后也没什么异常,每次都是负责御膳房的摘星公公亲自送来,一应过程没什么异常之处。只是,凉秋突然想起,自从吃到弟弟送过来的荷塘小炒和葱油饼之后,御膳房竟也送了几次油饼,自己当时还很喜欢吃。可仔细想想,平日傅焰之喜食糕点从不食饼,做糕点的厨子怎么会突然想起来制作宫中人甚少食用的油饼呢?巧的是这位负责自己膳食的人偏偏和仪王府的纹芳相识,而不排除纹芳比宫中的绝大多数人了解自己更多一些。

就这样思索了片刻,“宫里人有时找同乡借银子周转也不是稀奇事。可这位姑姑恰巧还给神华殿供应过膳食,也太巧了些。只是事情过去这么久,若真有什么事,到现在还能剩下什么蛛丝马迹就不好说了,怕不是早就将证据毁损了。

虽如此,这个厨娘定要好好查,不得错过。”

咏梅和木棉都应了,而且自从昨日见了纹芳,木棉对这厨娘就已经上了心,肯定是要好好查问一番。

咏梅一直没敢打断凉秋的思路,见她思虑已定,接着说,“娘娘猜我和木棉姑娘今日在御膳房还见到谁了?”

“怎么,御膳房还有我的故人?”

咏梅点点头,“是宋宝林的贴身侍女玉回。”

“玉回?她怎么在那?”

“玉回如今是御膳房的仆役,负责烧火砍柴。”

凉秋惊讶不已,“她一个小姑娘整日砍柴?玉回是宋宝林的侍女,宋宝林去世,也应该再另给她指个人去侍候,怎么能去做那种粗活儿?”

咏梅也叹道,“娘娘说的是呢,想来玉回没有银子疏通关系,掖庭便随意给她拨了个去处。”

凉秋后悔不已,“是我的问题。当日宋宝林没了,竟然没思虑一下玉回的去处。马上叫玉回到我这儿来。”

玉回从一个稚嫩少女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姑娘了,只是在厨房做活,皮肤很是粗糙,手上也布满干裂的细纹。凉秋执起她手端详着,叹了口气,“两年不见,你长大了。劈柴是需要力气的,我知道。”

玉回忍不住嘤嘤的哭起来,想起以前陪在宋见月身边的那些日子,又看到凉秋的白发,哭道,“娘娘,您....”

凉秋摇摇头,示意头发的事无碍,又拍拍玉回的手,“别哭别哭,都怪我,没想着把你要过来。你受苦了。”

“娘娘别这么说,奴婢在御膳房做的很开心,身子也练结实了,一点儿也不苦。”

“在宋宝林最难的时候只有你陪在她身边,是个实心实意的姑娘。从今日起你就留在我身边,不用回去了。”

玉回破涕为笑,又感动的哭起来,凉秋又拍拍她的手,“你的手一定给你养回来。”

咏梅和笑春把玉回扶起来,见她还穿着在厨房做活的粗布衣裳且十分单薄,木棉赶紧去给她找衣裳换,咏梅笑道,“玉回,你这丫头就是心实诚,娘娘每日宫里事情繁杂,一时想不起你也是自然,你也应当自己找来,白白受了这么久的苦。”

玉回有点窘迫,她当日如何好意思主动来找元妃呢。只听凉秋打趣咏梅,“这么快就忘了差点饿死在神华殿的事了?”又转头安慰玉回,“宫中起起落落的人不少,即使我也不能保证这一生都无虞,只是我有能力护着你们的时候,一定会护着你们。”

听着这些话,咏梅眼里泛起一层水雾来,又迅速擦了去,笑着回应,“娘娘必然一生安康,奴婢们就跟着您,黏着您,让您必须一辈子护着我们。”

这时木棉也取了衣服来,大家拉着玉回七手八脚给她换好,又带她去洗了脸梳了头,又来拜见了凉秋,正式的成为了元妃的贴身宫女。刚刚掌灯,烛光闪烁,凉秋依偎在床头,一脸满足的看着三个姑娘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咏梅喜道,“现在玉回来了最好,要不我和木棉姐姐总是担心我们出去办事的时候,光留笑春一人照应不过来,如今有木棉搭手,我们心里也安定些。”

玉回早就想问了,见九督司的人和元妃的人出现在御膳房,好像是查问什么,可自己只不过是烧火丫头,暂时也没人问到自己头上,只是见御膳房那些人表情都很严肃,讳莫如深的样子,她猜到可能是再查和元妃相关的什么事,可具体是什么,她也猜不出来。如今来到元妃身边,正好问为什么木棉和咏梅总要出去办事。

咏梅也不瞒她,将最近发生的事,以及怀疑御膳房出了问题的事都告诉了玉回,玉回听完,啊的一声,似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忙起身往外跑,边跑边说,“我有东西要回去拿!”

凉秋见天色晚了,让咏梅带着两个内侍跟着一起去。

过了半个多时辰这几人才回来,玉回大踏步走进殿内手里拿着什么东西交到凉秋跟前,因为走得过急呼吸急促,随后进来的咏梅解释说,“娘娘,这是玉回藏起来的东西,很可能是证物。”

凉秋将东西接到手里,疑问道:“证物?”

打开包裹着的布条一看,像是竹刷。“这不是刷茶具的竹刷吗?”正欲拿起来端详,

咏梅上前阻止,将东西拿到自己手中放到凉秋面前,“此物或许有毒,娘娘万碰不得。”

凉秋面色一变,吩咐咏梅小心收好,明日交给许太医辨别。然后细细问了玉回,才知道她为何急着回去取东西又为何有这样东西。

玉回自被调去御膳房,倒也认真做事,只是每日围着厨灶烧火,烟气呛人,厨子们也有脾气不好的,很难相与,但好在不是故意针对与她,她也正好沉浸在每日劳作中忘了以前的许多伤心事。就这样做了许久,听说元妃有孕,吕机文特意来御膳房传皇上的话让御膳房负责元妃孕期的膳食,小心伺候,若表现得好,肯定有封赏,御膳房的人自是不敢怠慢,她也暗暗为元妃高兴。

后来神华殿突然失子,元妃骤然被幽禁,玉回得知后心中也很是郁闷。有一日在外院劈柴,见厨娘新儿姑姑和一人在院门外交谈,她也并未上心,只是去墙边柴房时路过,偶尔听到他们提起元妃,不知觉的上了心。只听新姑姑道,“之前照顾元妃进食有功,陛下封了赏,我不也分了你三成?难不成你手头又紧了?一个竹刷子也犯得着你又要回去?”

那人道,“新姑姑,我知道那竹刷值不得钱,只是我辛苦做的,既然现在不用往神华殿送膳食,那刷子自也用不到了,我想着我拿回去也能自己用,省的再做了。你知道的,那个和普通的刷子不同,刷毛特意劈的又细又密实,好用着呢。”

新姑姑对那人那么执意一个竹刷有些无所谓,“嗐,的确是刷猪油好用,我这几日也未再做油饼,既如此,回头给你翻找一下罢,若是找到了,你再来拿就是。”

只听那人道,“烦姑姑现在帮我找一下,我就在这等您就是了。”

新姑姑听此有些不快,还在掰扯。

听到此玉回抢先去了新姑姑所用的厨灶,果然翻找到了那个竹刷,陪同宋宝林在后宫中的这段日子里,她好像是自动的添加了一些防备心,听了两人的对话,既然和元妃有关,总觉得这竹刷似乎不应该随意让那人拿走,于是迅速将竹刷放在怀中,这才继续回去劈柴。之后见新姑姑进了灶房又出来,对那人道,“给你找了,的确没找到,许是掉到灶坑里,早就烧没了。你便自己再做一个就是了。”

那人几经确认真的找不到后,才悻悻离去。

玉回便将竹刷埋在她劈柴的木墩子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